农历七月十四日,俗称“鬼节”,是垣村人必过的一个节日,节日习俗还是沿用着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早起杀一只鸭子,而不是像往常的节日般杀鸡。当阳光倾泻在地面上,墟市上的人逐渐增加,摆摊的小贩们纷纷拉着自己新鲜的蔬菜肉类开始叫卖。村里一个妇人大声叫唤着自己的孩子,给村里又增加了一分热闹,“阿狗!赶紧起床啦!跟我去墟里帮忙拎菜啊!”路过的妇人热情的朝她打招呼,于是乎那个喊孩子的妇人笑着吐槽自家孩子真是大“懒蛇”,日上三竿还不起床。两人一边吐槽,一边急匆匆的去赶集,生怕没有新鲜的菜了。村子的这边,一个奶奶正在追着一个小孩子喂饭。“啪啪啪啪”一阵鞭炮声,吓得小孩赶紧停止了脚步。小孩吸了吸鼻涕,转身跑到奶奶面前,好奇的问那是什么声音。奶奶顺势盛一口饭放进孩子嘴里,笑着说:“鸭子节呀!”小孩高兴的点点头,奶奶又给他喂了一口饭,高兴的摸了摸孩子的头发,“真乖!”这一天的中午是不用干活的,妇人们都围在一起聊天:谁家的孩子又去了哪哪念书,谁家的禾苗长得好不好……直到下午两点,人们才开始忙起来,洗菜,做饭,装香拜神。整个村子都是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炊烟袅袅升起,在空中弥漫开来。下午四五点的时候,鞭炮声便响了起来,此起彼伏。空气中充满了浓烟。到了晚上八点,家长就不让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出门了。家里的老人拿着个小箩筐,里面装满了饭菜,还有蜡烛和冥币。几家的老人相约着一起出门。村子外面有一条公路,沿着公路走会看到一条渠,渠上有桥。老人们来到桥旁边,将饭菜倒在桥边上,又将冥币烧在那儿。接着往回走,隔几米就插一根点亮的蜡烛。等所有人都回去时,公路两旁已经插满了蜡烛。烛光照亮了来时的路,让那些在外游荡的孤魂懂得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