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 从林红玉和林黛玉的人生对比可知,林如海的家教,远远不如林之孝

 漫话红楼 2021-08-18

林红玉是谁?她是荣国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儿,这个人物身上,有着太多待解的谜团,一旦解开了,便能发现作者精心塑造这个人物的用意。

首先,她是管家的女儿,却只是个三等丫头,经常受二等丫头的欺负。荣国府并不是个论功行赏的平等社会,有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以林之孝在荣国府的地位,要为女儿谋一个体面而又舒适的位置,可谓轻而易举,何况女儿本身有强烈的愿望想要攀高枝。

然后,林红玉这个名字,与林黛玉实在太像姐妹,以曹雪芹的命名原则,一定不是无意之中的巧合,必定是刻意为之。

还有,书中说林红玉“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这个理由说不通,王夫人身边有个玉钏儿,怎么就没人觉得犯了黛玉宝玉的玉呢?

假作真时真亦假”,曹雪芹最喜欢玩捉迷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因此,我们不能被这些表面的文字所蒙蔽,要放大格局,从全局去看,才能解开这些谜团。

有意愿也有能力,却不给女儿安排机会,这是林之孝的深谋远虑。

贾府从上到下,男人们都“安富尊荣”,不但主子如此,奴才们也如此,都在贾府这棵大树下醉生梦死。如果还有一个清醒的人,那就一定是林之孝。

荣府的管家不止一个,林之孝也不是最大的管家,他的上面还有赖大,还有一个来升,应该是和林之孝平级的。根据曹雪芹的命名原则,“赖大”、“来升”,都有贬义,一个是依赖贾府,一个是寄望于升迁,但他却给了林之孝一个“孝”字,是褒义,只有他,是真心为贾府考虑的。

第七十二回,林之孝主动向贾琏提及如何缓解当下的经济危机:

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 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 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 ,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 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况且里头的女孩子们一半都太大了, 也该配人的配人.成了房,岂不又孳生出人来。

有谋虑,愿意进言,这才是忠臣孝子该有的行为。这番谋虑,必不是一朝一夕才有的,他早就看出了贾府将“后手不接”,但他无力以身试法。他能做的,只是让女儿远离权力中心,以避免成为贾府的陪葬品。

所以,他给女儿安排了一个闲职,“分人在大观园的时节,把他便分在怡红院中”,负责看院子。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林之孝的一番苦心安排,没想到反而让女儿离宝玉最近,“偏生这一所儿又被宝玉占了”。

这就是天意不可违,很多时候,父母苦心积虑地为儿女安排未来,最终儿女还是走上了完全背离他们的道路。

林之孝的深谋远虑,也影响了女儿。想要攀附宝玉的林红玉,和晴雯、秋纹、五儿等人的想法不同,她并非想通过攀附实现荣华富贵,而是希望能做些实事。所以,她能发出“`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 各人干各人的去了”这样的感慨,一点都不像十六岁的少女该拥有的心智。

这正是林红玉最终能走向成功的根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影响,决定了她不是个安享富贵的人

隐去“玉”字,变“林红玉”为“林小红”,是林之孝在林黛玉身上看到的教训。

书中说林红玉“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他小红”,这句话非常值得推敲。

林红玉比宝玉大,所以林红玉取名在宝玉之前。如果说“玉”字犯了宝玉,那么在宝玉出生取名之时,就应该隐去“玉”字了。但是,这句话里,是说“犯了林黛玉、宝玉”,把黛玉放在前面。由此可知,林红玉改名,至少是在黛玉进府之后,主要是犯了黛玉,而不是宝玉。

为什么在林黛玉进府之后,才突然觉得林红玉的名字犯了“玉”?从玉钏儿不必改名来看,这并非贾母的要求,也不是王夫人的要求,而是林之孝自己的决定。

林之孝为什么会有此决定?原因正在林黛玉身上。

林黛玉自从进入贾府,“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等于进入了贾府“安富尊荣”的行列。

玉,是古代贵族的主要佩饰,依赖贵族而存在,正如林黛玉,贾母捧她,她就尊贵,宝玉宠她,她才有价值。一旦失去了贾母的捧和宝玉的宠,她还有什么?贾府上下,谁会把她当回事?她有什么能力让人敬她服她?

有着深邃洞察力的林之孝看到了这一点,不希望女儿像黛玉这样,成为男人的附庸。于是,毅然隐去了她名字里的“玉”,变成最为朴实的小红。

同时,抽去女儿身上所有的特权,让她像一个普通丫头一样,锻炼和培养能力,靠自己去建立人脉,用自己的魅力获得认同和尊重

从务虚的宝玉身边,跳槽到务实的王熙凤身边,凭的正是去“玉”之后的脚踏实地。

隐“玉”主,变林红玉为林小红,林之孝还给女儿上了一课:凡事不必执着,要懂得变通

女孩儿最容易爱美、爱虚荣,“林红玉”这个名字,好听又雅致,相比之下,“林小红”就显得土气了。通常情况下,人们更愿意把“林小红”改为“林红玉”,不愿意反过来改。林之孝这一改,就是告诉女儿:合适最重要,不要去追求虚头巴脑的东西,该改的时候,就要坚决改掉

正是因为这种教育,让林红玉学会了变通和务实,而这,正是林黛玉所缺乏的,最终也把人生毁在这两个问题上。

因为懂得变通,林红玉在怡红院受挫之后,没有因此自暴自弃,及时抓住了王熙凤抛过来的橄榄枝,顺利跳槽。

因为务实,有真才实学,林红玉才能及时并准确地抓住了王熙凤带给她的机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要知道,跟着王熙凤学习,所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是伴随终身的技能。这些技能,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不会失去。

反观林黛玉,执念太深,不懂变通,把人生和宝玉捆绑在一起,陪着宝玉风花雪月。而这一切,都不属于黛玉,都是随时会失去的。

这正是曹雪芹的深意:用林红玉来映衬林黛玉。林黛玉的父亲是探花,其对女儿的教育,还不如荣国府的一个管家。林黛玉在执念和务虚中耗损,活成附庸;林红玉在变通和务实中强大,自立自强,能应对风雨的侵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