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 抄检大观园,爱挑礼的黛玉没反应,探春激烈反抗,宝钗搬走了,这是为什么?

 漫话红楼 2021-08-18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中的大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来分析,姑娘们的不同反应,是一个不错的角度,从中可以看出姑娘们不同的个性以及格局。

毫无反应的黛玉:收敛了小性,但依然“目无下尘”

无论是事物还是人物,都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时移势易,事物会发生变化,人物则会有所成长。通篇红楼,发展变化最大的就是黛玉了,她从初入贾府的谨小慎微,到被贾母宠爱时的刻薄小性,再到金兰契后的睡狮猛醒,她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而且变化非常之大。

抄检大观园发生在第七十四回,离第四十五回金兰契已经过去了二十九回。在这二十九回里,黛玉把关注力从宝玉身上移开了,开始关注贾府的财务情况,担忧“后手不接”;她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主动亲近薛姨妈,以母女身份相处,性情也变得平和稳重;薛宝琴入府,得到了比她更盛的宠爱,她毫无醋意,以妹妹称之,待之如亲妹妹;她写《五美吟》,不再哀叹自己的命运,而是关注天下所有女性的命运。

这一切都说明,抄检大观园时的黛玉,已经没有了从前的小性,自然也不会再挑礼了,而是安然接受来自上层的安排

但是,她的毫无反应,也是不正常的。

抄检大观园,抄检的对象是下人,即丫鬟婆子,这是我们必须要认清的,否则就会陷入误区。

相比于探春护犊子和宝钗搬走,这个阶段的黛玉,依然有着“目无下尘”之性,不会去关注底层人的命运。这一点,可从她对宝玉写《芙蓉女儿诔》的态度看出来。晴雯死了,宝玉念祭文,黛玉听到了,只关注祭文本身的文采,不关注被祭之人,而且还在潜意识下脱口说出了“等我的紫鹃死了”的话,这都说明,在她心中,并没把下人的生命当生命。

因此,抄检大观园时,她对被抄的丫头婆子漠不关心,自然也就毫无反应了。

激烈反抗的探春:早已意识到家族的人情淡漠,为家族将分崩离析担忧

探春是有大格局的人,她不像黛玉太过看重自我。在她心中,家族的命运,重于个人的命运,她做梦都希望能做个支撑贾府的男人。

因为格局大,探春很清楚主子和下人之间互相支撑的关系,主子如舟,下人如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所以,主子和下人应该同舟共济,不能像黛玉那样“目无下尘”,脱离下人。

所以,即使她知道抄检的是下人,也要强势出来护犊子,“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 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贾府已经到了需要同舟共济的时刻,不能再窝里斗了,否则会大家一起沉没。

因此,她发出了“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的哀鸣,既是对抄检的抗议,又是对悲剧无可避免的无奈和无助。

迅速搬离的宝钗:避免亲戚间的尴尬,借搬离的机会向王夫人进言

宝钗是贾府的外人,是被元春点名住进大观园的,这就等于是奉旨入住,并非她的本意。还有,她的婆子丫头都是从薛家带来的,不是贾府的下人,贾府的抄检,无权抄薛家的下人,无论有没有抄出什么,都撕破了亲戚间的脸面,这正是王熙凤说不抄亲戚的原因。

但是,站在宝钗的角度,蘅芜院在大观园的地界内,大观园大规模抄检,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贾府不抄蘅芜院,是贾府会做人,给亲戚留脸面,薛宝钗是聪明人,当然秒懂。

薛宝钗做过大观园的临时管理,对贾府的乱象心里有一本帐。她曾和宝玉说过:“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她不知道抄检大观园的原因是什么,但她会很快想到那些没有叨登出来的事。这样的事,当然不止一件,今天抄过之后,也许很快就会再抄。如果蘅芜院一直受保护而不抄,难免被有心人利用,躲进蘅芜院。比如第六十二回,贾母等人都去为老妃送葬了,贾府管理难度增大,宝钗便每天早早地将大观园通住薛家的园门“命婆子将门锁上,把钥匙要了自己拿着”,其目的就是避免被人钻空子:“若是开着,保不住那起人图顺脚,抄近路从这里走,拦谁的是?

所以,无论是从避嫌的角度,还是方便贾府管理的角度,她都应该搬走。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宝钗其实早就想搬走了,以她不惹是非的个性,以及俭朴的性格,她实在不想和大观园的乱象和奢靡捆绑在一起。因此,当王夫人要她再搬回来时,她趁机向王夫人进言:“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大观园本是为元春省亲而建,元春让姐妹们住进来,原本也是让这么好的园子不致于荒废,属于有效利用。但是,时日长了,大观园成了一个有百弊而无一利的所在:管理成本增加、人员繁杂、藏污纳垢,宝玉更加不务正业、不思进取,何况贾府已到了管理能力不足、财政捉襟见肘的时候。所以,如果能趁这个机会把大观园关闭、裁员,就把抄检的坏事变成了好事。

这正是宝钗的远见,平时没机会和王夫人说,此时顺便说出来,如果王夫人听得进去,那就是一件大功德。

林黛玉、贾探春、薛宝钗都是书中浓墨重彩的人物,作者赋予了她们不同的使命,也就有着不同的个性和格局。在抄检大观园这件事上,三人的不同表现,正符合她们的性格定位,我们也可借这个事件,更深入地理解她们的格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