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 赵姨娘和马道婆合谋,差点害死宝玉和凤姐但没受到惩罚,曹公这么写是何用意?

 漫话红楼 2021-08-18

岁月静好的大观园,发生过一件大案:在马道婆的怂恿和帮助下,赵姨娘用魔法,把王熙凤和贾宝玉送进地府一游。如果不是僧道双仙及时出现,王熙凤和贾宝玉姐弟就再也回不来了。

这是性质极其严重的预谋杀人,而且对象是荣国府两个极其重要的人物。然而,当事人马道婆和赵姨娘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连提都没有提起。于是,有人据此认为,赵姨娘太受宠了,犯了大罪,却被贾政包庇,不予追究。

这种说法,实在是太荒诞了。贾政再怎么不明事理,也不会宠小妾胜过爱儿子。更重要的是,以贾母对宝玉的珍爱,她怎么可能放任不管?还有,以王熙凤的狠毒,即使碍于贾政的面子明里不追究,暗中也要想尽办法复仇。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件事如果追究下来,马道婆和赵姨娘都应该受到惩罚。

事实却是,这件事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贾府对此进行了追查。

这就出现了两个疑问:其一、如此恶劣的事件,当事人又这么重要,贾府为何没有追究?其二、作者曹雪芹先生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

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便更能理解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拳拳之心,以及对读者的谆谆劝诫。

宝玉和凤姐同时发怪病,都知道是中邪,但无人怀疑是人为作祟。

这件事发生在第二十五回,作者用了顺叙的方式,让读者看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赵姨娘和马道婆合谋,马道婆施法,导致宝玉和凤姐被五鬼镇住。如果不是僧道二仙前来相救,姐弟俩就此离世了。

但是,我们必须转换视角,用书中人的视角来看待整件事,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是宝玉发病:因宝玉被贾环烫伤,正和前来探视的黛玉说着话,突然就发狂了。

这里宝玉拉着黛玉的袖子,只是嘻嘻的笑,心里有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此时,林黛玉只是禁不住把脸红涨起来了,挣着要走。宝玉忽然“嗳哟”了一声,说:“好头疼!”林黛玉道:“该,阿弥陀佛!”只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嘴里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

宝玉这一发狂,惊动了整个贾府,大家都跑到怡红院来看。正乱成一团时,凤姐也发狂了。

正都没个主见,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

这姐弟二人的怪异行为,人人都知道不是生病,而是中邪。因此用尽了各种去邪的法子。

当下众人七言八语,有的说请端公送祟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荐玉皇阁的张真人,种种喧腾不一。也曾百般医治祈祷,问卜求神,总无效验。

邪祟之事,说不清道不明,就像巧姐入园撞了花神,因此没人怀疑是有人故意作祟。谁知道这姐弟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撞了什么邪呢?

这就是为什么无人追究赵姨娘和马道婆的原因,都没人往这方面去想,没有启动调查程序,又怎会知道是这二人在作恶呢?

因此,书中无人追究赵姨娘的责任,实属正常现象,无关偏袒与宠爱。

行善的同时要知恶,人不能只活在风花雪月里。

书中无人追究,书外的读者却有必要追究,否则,作者为何要把前因后果交代得这么清楚呢?

读者怎么追究?读书以明理,读者以长智,看清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我们才不会如书中人一样,对突然发生的怪异事件不起疑心,对身边的人毫无防备之心。

严格说来,这件事的首恶是马道婆,赵姨娘只是被她愚弄。

马道婆是何许人也?首先,她是修道的出家人,然后,她是宝玉的干娘。按照常理,这两种身份只居其一,都不会干出谋害宝玉的事来。

而且,就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她还从贾母手里要到了五斤香油。

贾母又是什么人?她是保龄侯尚书令公之女,荣国公之媳,从重孙媳妇活到了老太君的年纪,久经人情世故,其见识随便拿一样来说,王夫人薛姨妈凤姐等人都像是听天书。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老人精,却被马道婆玩弄于鼓掌之上,不但把最宝贝的孙子寄在她名下当干儿子,还长期供养着她,却不知一直被她算计着。

谋害凤姐和宝玉这件事,马道婆是唯一的受益者,她不但拿走了赵姨娘省吃俭用攒下的银子,还让赵姨娘写下了五百两的欠条。

赵姨娘是被作者盖章认定的“愚妾”,所以她容易被愚弄很正常。但贾母不但不愚,而且很精明,为什么同样会被马道婆愚弄?

这正是作者曹雪芹的深刻之处:贾母的精明,仅限于她生活的圈子。在她的这个圈子里,只有锦衣玉食,只有风花雪月,只有行善积德。她看不见人间疾苦,也看不见人性之恶

所以,怜贫恤老的贾母,长期把恶人马道婆养在身边而不自知

从诳骗贾母的香油钱,到搜刮赵姨娘的钱财,可见这马道婆极为贪财,且为了贪财可以不择手段。可想而知,出入贾府的这么多年里,她做过多少谋财之事,挖了贾府多少墙角。这些都发生在贾母眼皮底下,她却一无所知。

因此,贾母一点也不精明,她和赵姨娘一样,都是愚人,至少不懂得识人,容易被愚弄

早在第一回,作者就通过甄士隐的经历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活在哪个阶层,都要懂得识人。甄士隐活到了半百年纪,竟然不知道岳父是爱贪便宜的人,带着全部身家投奔岳父,结果被岳父算计,“半哄半赚”,断了他最后的退路。

为什么贾母和甄士隐都容易被人愚弄算计?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活在风花雪月里,不接地气,自以为高人一等,实则是利己主义者口中的肥肉

子曰:“(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真正的聪明人,可以被欺骗,但不能做糊涂虫,长期被欺骗而不自知。

风花雪月可以有,但不能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就像人不能把甜点当主食

如果甄士隐能活得接地气一点,何至于被岳父哄骗?如果贾母真的精明,又怎会让马道婆长期在她眼皮底下作恶而浑然不知?

甄士隐不是真君子,贾母也只是个假母。贾母疼爱呵护宝玉到极致,却因为糊涂不懂识人,养虎为患,把宝玉送进了鬼门关。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一句古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行善,同时也要知恶。因为知恶,所以注重察人,从而亲君子远小人

这就是曹雪芹先生通过“魇魔法叔嫂逢五鬼”给予读者的警示:行善的同时要知恶,人,不能只活在风花雪月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