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毛泽东的阅读与长征的胜利有啥关系?(80年纪念系列之四)

 科教评论 2021-08-18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再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寻觅鲜为人知的故事

体验艰苦卓绝的岁月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以大量的篇幅,从毛泽东的阅读入手,对他的早期思想启蒙和战略战术形成进行了剖析。通过作者的论述可以发现,某种程度上说,长征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实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胜利。

作者说,毛泽东的读书很疯狂。他“像海绵一样饥渴地吸收知识”“不放过自己能找到的任何一页有印刷字体的纸张。”这对他的革命工作有很大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毛泽东的治政思想。作者发现,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就熟读了《论语》、《孟子》、《左传》等古典名著。“对毛泽东在中国当时首屈一指的师范院校长沙第一师范学院的课堂里记下的笔记进行研究,就能够发现他是如何把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收为己用。孔子和孟子都支持改变现实,而不是逃离现实,这在毛泽东思想中占据着核心位置。”毛泽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学者,在他25岁毕业的时候,“他已经熟读孔孟和中国的伟大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治国为己任的治政思想。毛泽东在笔记本上抄录了孟子的慨叹:“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以及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话:“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些都为毛泽东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基础。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毛泽东熟读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尤其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阅读,写下了很多评论。国民党曾经说他在井冈山和长征中所用战术不过是从《水浒传》中学到的三脚猫,哈里森认为,“他们一语中的,这其实是对他的褒扬。”作者还认为毛泽东阅读《孙子兵法》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吸取了中国的军事智慧,在长征的战斗中得到了灵活运用。毛泽东不仅阅读原著,还认真阅读了曾国藩和胡林翼所做的评注。作者注意到这两个评注者曾非常紧密地合作,被称为“曾胡”,毛泽东和朱德被称作“朱毛”就是这样的产物。

毛泽东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没有留过洋,但这并不影响他了解世界形势。作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坚实基础上毛泽东对世界展开了广泛探索。毛泽东认真阅读晚清帝国的批判者和改良者所写的著作,如号召中国学习资本主义和现代西方体制的郑观应,他的《盛世危言》使毛泽东备受打动,毛泽东要改变现实社会的想法得到了激发。

毛泽东筹集资金送蔡和森等多人出国留学,但他自己却认为需要先研究本国问题、看译本学习效率更高,他自学了欧美的政治形势。通过阅读《世界英杰传》,毛泽东第一次接触到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卢梭、彼得大帝、孟德斯鸠等人的故事。他对华盛顿历经八年艰苦战争,赢得了胜利并建立一个国家非常钦佩,称“中国应该有华盛顿这样的伟人。”毛泽东也发掘过德国人的思想。他在康德的信徒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上写下了洋洋1.2万字的批注,“清楚地证明他的思想已经成型。”他从阅读中了解俄国革命,曾经提出“中国如何才能出以为像托尔斯泰那样摒弃所有旧思想、带来新思想的伟大哲学家和伦理改革家呢?”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毛泽东在北京通过李大钊的作品、谈话和主编的《新青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托马斯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以及德国民主党创建者卡尔·考茨基的著作记忆尤深。

阅读不仅改变了毛泽东的人生,也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毛泽东是一个学富五车,具有全面、丰富知识的人。”长征之际,“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雄辩的演说者、诗人、爱国者,一个年轻而正在快速步入成熟的哲学家。”而他又不是一般的学者,“他了解中国的传统,他和中国的土地生活得很近,熟知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农户、问题、特殊的遗产和政治疾病。他明白中国必须变革,而他正在让自己做好准备领导这样的变革。”哈里森认为,毛泽东的优势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古典哲学、常识和中国落后农村的独特状况被毛泽东整合在一起,融锻成一股独特的思想。在这股思想和他强大的思维能力面前几乎无人可以抗拒。”

学习长征精神,学习伟人风范,为适应新时代的长征,我们是不是也需要阅读更多的经典和现实著作呢?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号看法。凡在本号发表文章均遵循此规则,同时需遵守党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

各位粉丝:这里也是您的平台。转载请联系,欢迎合作。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亚波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本号已应主流媒体之约第一时间出品系列原创解读、评论、课件,欢迎特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