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暗示被“漏看”,“少儿不宜”被成人化?

 科教评论 2021-08-18


17日,有网友爆料称,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册供小学生使用的《寒假生活》中有一则幽默故事《反正是你的》有明显性暗示。涉事出版社承认此事属实,并称印制前要经过三遍审读,可能是“漏看”了。(19日《南方都市报》)

对出版物一审、二审、三审,目的在于防止出现错漏误导学生,是要对学生负责。当然,这不是说课本及教辅,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事实上,小学生课本出现疏漏的情况已经有过多起,但最终都处理得很好。比如,此前秦皇岛一位小学生就指出过皇帝名字张冠李戴、北京一位小学生指出过课本中知县服装叶颜色等错误,对小学生的质疑精神,涉事出版社和舆论都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但是,与类似把皇帝张冠李戴、知县服装叶颜色搞错等错误不同,性暗示段子以幽默故事的形式,出现在小学生作业册里,就突兀得离奇。其对小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大,往大里说,这会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如果说前者可能误人子弟,那么说后者则有诲淫诲盗之嫌。这样看,这件事情的教训是深刻的。

三遍审读,应是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从初审到三审,应当一次比一次更严格,否则三遍审读就失去了意义。三审审不出有着明显性暗示的段子,这种全线失守的审读,是一种链式的责任溃败,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不过,我更担心,出现这样低级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审读的“少儿不宜”被成人化,审读者根本就不认为其中有何不妥之处。果如此,成人视角里,就会有更多的“少儿不宜”消失。这种怀疑与担心,或许并非多余,也非一句“漏看”的解释能够消弭。

这让我联想到另一个与之类似的现象——商业广告大量进入教辅资料。无孔不入,是广告的本性。在气息的裹挟之下,如今的教辅资料里也充斥了各种商业品牌的广告。当然,教辅为商业广告开门破窗,有着多方共同的利益考量。因此,尽管家长持反对意见的家长众多,但这种乱象一时很难改变。因为在商贩的眼里,孩子就是他们的钱包,出版社也难独善其身。

还有一种以电视为媒介的性暗示广告,也不时向孩子们挤眉弄眼,君不见,如今,广告入电视,“性”早已成了商家做广告的噱头,一段时间,电视上曾经出现过一种健康小食品“清嘴含片”的广告,其广告词是“你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吗?”其中同音暗示出的“亲嘴”意思很明显,因被观众指责诱惑学生对初恋的遐想而被中央电视台停播。

与这种性暗示电视广告一样,《反正是你的》,也很容易诱惑学生们对初恋产生丰富的遐想,而这种遐想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他们来说,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幽默故事《反正是你的》因其对小学生含有性暗示,而无幽默可言。三遍都“漏看”的审读,倒一个黑色的幽默。这是图书编审环节“事故级”的问题。对于此事的处理,别止步于修改印制和召回已发出作业册,对相关责任人“各人均应先打屁股百下,以儆效尤。”

与此同时,重审“少儿不宜”标准,防止儿童标准成人化。《反正是你的》的幽默故事,在成人世界,可能是幽默的。但到了小学生那儿,不仅不是幽默,反而是诲淫诲盗。这种成人故事的“溢出效应”,对于孩子影响不可不察。一句话,呵护每一个孩子,为包括教辅、作业册在内的小学生读物加装“防火墙”,把一切挤眉弄眼,暗示孩子们“学坏”的“幽默故事”、不良广告挡在门外,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刻也不能松懈。

各位粉丝:这里也是您的平台。转载请联系,欢迎合作。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亚波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

   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本号已应主流媒体之约第一时间出品系列原创解读、评论、课件,欢迎特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