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庙会,更不能让问题“杂烩”

 科教评论 2021-08-18

今年春节,北京庙会有一条新规定:肉串必须明确标示原料,食品经营者应在显著位置悬挂食品经营证件,主办方要在显著位置设置投诉举报站。但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多个庙会发现,部分庙会小吃摊位卫生情况堪忧,个别摊位未明示食品原料和食品经营证件,“投诉举报站”四处难寻,倒卖庙会门票的黄牛成群结队。(据21日新京报A04版、A06版) 

上述问题相互交织、多点呈现,与各种庙会如影随形,这在以往并不让人感到奇怪。但是,面对精细化管理的新规定、新要求,这些问题依旧难除,令人费解。而其中有的本来意在纠正问题的措施,却成了新问题。记者发现,大观园设置的“流动的食品监测点”,不光游客难找,就是记者按工作人员所示位置找到了,那里也空无一人。这与那些干脆看不到投诉点的庙会有何区别呢?这是很不应该的。

个别庙会的票务管理,也漏洞不小。据地坛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称,普通游客一人可买20张以内门票,不需要出示身份证件,导游购票时需要出示相关身份证件。问题来了,既然如此,脸上并没有写“黄牛”二字的票贩子,想买囤票贩票也就太容易了,如果有多个窗口售票,他们还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多点重复购票。这岂不是给黄牛提供可乘之机?而如果黄牛与“内鬼”里应外合,那么滋生票务腐败,也就变得轻而易举。

这些问题还可以列举很多,但似乎都不是什么“硬骨头”,这多少有些让人怀疑其治理的诚意和决心。因为在同类问题的治理上,其实不乏成功的经验。比如,最近被舆论看好的南锣鼓巷“瘦身”,其最直观的成效是:街巷充满了“老北京味儿”,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再比如,故宫博物院,此前曾是黄牛倒票的“重灾区”。而实行实名制网络和现场售票后,黄牛倒票乱象得到了遏制。这些“他山之石”,就在不远处,完全可以“拿来”。问题是治不了,还是不想治,原因又是什么,恐怕值得好好问一问。

须知,与一般公共场不同,庙会客流量大,人员密集、拥挤,很多游客都是举家同游,其不乏老人和小孩,承载庙会的宗教场所,多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了文物保护单位,如果管理不慎,一旦导致食物中毒、踩踏、火灾等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庙会更不能让问题丛生,几成“杂烩”。真心希望各庙会主办者,创新手段,“借石攻玉”,强化治安环境、交通秩序、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各项措施,确保庙会安全,让更多的游客从中获得满意的游玩体验。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亚波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