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刘慈欣说“科幻在中国很年轻”,而严锋认为“科幻成一种思维方式”?

 餐意院 2021-08-18

在今天,已经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中国科幻,无论从文学还是科幻的角度看,新世纪涌现出来的大量作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各种特色,这些作品在题材、创作理念、叙事方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中国科幻文学开启了多元化发展时代,尝试探索着这个文学体裁的多种可能性。”聚焦新近面世的主题科幻小说集《未世》,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评价书中所收录的作品相当多元化,各自都呈现着鲜明风格。他进一步阐释——科幻在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领域,与之前的科幻作家相比,青年作家有着更前卫的思维方式,对科技的发展和由此驱动的现代社会生活有着更为丰富敏感的认识感受,其中所展现的未来和宇宙,有的宏大,有的迷离,有鲜活的尘世生活,也有空灵的终极哲思。

主题科幻小说集《未世》由刘慈欣作序推荐,青年作家郑小驴主编。“未世”指未曾出现而未来有可能出现的世界,收录中国科幻代表作家六部作品,对时空的无尽想象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内容风格。

其中,陈楸帆《伪造者Z》可视作人工智能时代关于语言与现实关系的“元小说”,层层嵌套的“伪造”科幻故事思考了世界的运行秩序;飞氘《奥德修斯之音》是“寂寞者自娱手册”系列之一,文明寂灭后,唯有“奥德修斯”塔还在吟诵旧日荣光中的名字;宝树《退行者》中主人公不断退回生命更早的时期,却发现所有试图避开灾祸的行为最终消解了现实甚至生命的意义;江波《魂归丹寨》以现代科技手段探讨苗家原初生态环境中人类的潜意识传承;张冉《未世》勾勒了风格迥异的系列微世界;阿缺《停电了,我们去南方》讲述“停电时代”的城市丛林竞争……主编郑小驴评价,小说集多维度展示了中国年轻一代科幻小说家的风格和面貌,期待读者从中体验到科幻小说的奇思妙想和不同的美学形式。

科幻为什么在今天备受关注?作为一门产业,它带动着文学出版乃至电影业、旅游业发展,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成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方式,和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生产、教育、医疗结合在一起,范围非常大,形成了大科幻的泛概念。”最近的思南读书会上,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观察到,今天的中国科幻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格局,很难用单一风格特点去归纳。他以刘慈欣为代表谈到,这种硬科幻体现出强烈的中国元素——《流浪地球》里带着地球逃离,恰体现了我们对乡土的眷恋,对故土家园的执着。

“科幻小说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义是为读者提供娱乐消遣,第二层意义就在于我们说的'未世’——探索人类会向哪种方向去,哪些情况可能发生,不断推演人类社会的未来。”科幻作家江波认为,科幻小说在科技和人文的融合之中寻找空间,探索可能性。

“中国的科幻作家在国外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中国科幻?它与西方科幻的区别在哪里?”刘慈欣梳理出时间脉络——如果退回上个世纪,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因为在历史上几个发展阶段中,当时中国科幻文学确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比如:清末民初的科幻是在科幻想象中抒发强国梦的一个渠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科幻主要是以科普为主要目的的少儿文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科幻要复杂一些,但也可以基本看作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向科幻领域小心翼翼的尝试性延伸。

但到了新世纪,世界科幻文学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科幻文学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诚如刘慈欣在序中所说,选集中的作品有些有着明显的科技背景,有些则与现实意义上的科技没有直接关系。“大部分作品都显现出对现实和对人的自身的强烈关注,这种关注无疑是当前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多样多彩的风格,也显示了中国科幻的成长与成熟。读者能够从书中色彩各异的想象世界里,感受人、未来和宇宙的各种可能性。”


作者:许旸 吴亦阳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陆纾文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