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5.解析智力《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宗子说 2021-08-18

结论:孩子的智商与未来成功之间关联不大。此外,当你了解到智商测验的内容后,可能会怀疑它是否真的足以衡量智力,更不用说预测成功的人生了。人们普遍接受的智力定义是,学习或应对新情况和挑战的能力,或者抽象思维的能力。问题是,这些品质在智商测验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对儿童智商的关注也导致大众产生这样一种观点:孩子需要在学前教育中接受辅导和学业课程,最大限度地开发智商。然而,孩子在学习环境下并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相反,当他们以玩乐的方式学习,如做游戏、社交互动、探索世界和享受环境时,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01

智商测试的作用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是将一个人的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再乘100。也就是说,IQ=MA/CA×100。如果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相同,那么这个人的智商就是100。即使是那些得分低于70分、被认为是智力迟钝的孩子,也可能结婚、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并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单靠智商测试根本无法预测人们适应环境的情况,也不能预测谁会出人头地

用智商测验来分析一个孩子应有的学校表现很有效。(当然,这也是智商测验本来的目的所在。)心理学家会说,智商和学校表现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你的智商测验得分与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有关联。但智商并不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完美预测指标。有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高,而有些孩子缺乏积极性,也缺少支持。

智商测验能够并且已经运用在婴儿身上。这项工作的初衷是很好的。以难产婴儿萨莉为例,她的大脑有没有因为分娩过程中一段时间缺氧而受损?我们从何得知呢?如果在给萨莉做婴儿发育标准化测验时,她的表现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我们就可以放心了:她没什么问题。所以这些婴儿智力测验起到筛查的作用,用于辨别孩子是否发育正常

02

怎么才能充分发展孩子的天赋智力











天才似乎不受标准智商测验的影响,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

天赋异禀的孩子常常快人一步——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开始掌握某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而且学习也更轻松。他们与同龄人的学习方式有质的差异,鲜少需要家长帮助。事实上,他们不喜欢成人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更倾向于自己探索,以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们似乎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干劲十足,聚精会神。他们不是那种需要父母督促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待扬鞭自奋蹄。

不论孩子是否有天赋,他们都一定会对某些事情有很高的积极性。我们只需仔细观察,找出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培养

孩子需要什么才能充分发展他们的天赋智力?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充分发挥智力潜能(不仅仅局限于智商测试,而是在生活中)?

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语言能力。语言是我们认识环境的主要手段,是我们提出问题、获得答案的方式。因此,现代智商测验的所有子测验中,最能预测最终得分的应该是词汇量测验,这并不奇怪。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是智商测验所测的“智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孩子词汇量的主要方法是日常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通过和我们交谈来学习。当我们为他们读故事时,他们也在学习,这些故事提供了他们房间以外世界的信息。

除了和孩子聊天,你和孩子在家一起进行的其他活动也是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

现在你大概已经清楚智商测验的确有其局限性了。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更多地谈论“多元智能理论”,并把智商测验根本没有涉及的内容纳入其中。例如,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提出,每个人有8种独立的智能,它们是与生俱来并在一生中不断发展的,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沟通智能

儿童发展的动力正是他们自己。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足以推动他们认识世界。孩子不会被动等待大人催促他们追求知识,也不会畏首畏尾地回避新经历。恰恰相反,儿童在日常生活和玩耍中,通过观察和积极尝试,创造了许多属于自己的学习机会。因此,父母可以放松一些,不必把孩子认知发展的重要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

婴幼儿的学习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这种方式与他们大脑和身体的发展相契合。如果你给2岁的孩子看一些数字卡片,那么他只会学着模仿你说话。而如果你让他玩巧克力豆,他就会对数量产生极大的兴趣。如果你给他读彼得兔的故事,他甚至会记得所有的细节。情境学习才是智慧学习的关键。

快到2岁时,孩子已经发现了许多世界运行的规律。这是他们通过玩耍自行发现的,不需要特别指导。他们也已经发现因果关系,知道事件的产生有其原因。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事件并不是随机发生的,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一件事。

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能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多跨出一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该怎么做呢?另一位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将这种教育方法命名为“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纽约大学的杰尔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教授表示,支架式教学这一概念鼓励家长成为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03

支架式教学











你可能很难在与孩子互动的同时,以一种客观、科学的方式进行观察,所以不妨请另一位家长或成人与孩子进行互动,你在一旁观察即可。你需要观察成人是怎样为孩子搭建支架,帮助孩子完成任务的。

  • 孩子的年龄最好在3岁以下。请成人给孩子一个新玩具——这个玩具需要操作,并且刚好超过孩子的能力范围。你可以坐着观察成人如何将孩子推向最近发展区。

  • 观察成人怎样操作物体和调整环境,以便你的孩子可以成功玩玩具。我们把这些称为“动作提示”(motor hints)——成人帮助孩子用自己的身体让玩具动起来的动作。动作提示包括:重新调整玩具的位置、调整孩子的手势、把物体推得离孩子近一点,以及帮孩子拿着玩具以便他们用小手操作等。

  • 同时观察“语言提示”(language hints)——成人用以提示孩子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玩具动起来的语言。观察成人的鼓励和赞扬,例如:“没错,你可以做到!再用力一点!”所有这些动作和语言都包含支架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成人以各种方法帮助孩子完成他们自己设定的任务,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聪明的宝宝。

需要注意的是,由孩子而不是成人决定要完成什么“任务”时,最近发展区能产生最好的效果家长或照料者需要跟随孩子的脚步,让他决定自己想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家长常常惊叹于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之长。当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完成任务时,他们往往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被大人牵着鼻子走时则不然。

04

实践方法











  1. 跟随孩子的兴趣不要尝试让孩子完成你布置的任务,而要发掘孩子自己想要做什么。让孩子决定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不论是把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与之对应的洞中还是完成一张拼图

  2. 减少孩子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所需经历的步骤打个比方,很多孩子都有这样一种玩具:一个玩具盒子上面有各种形状的洞,孩子需要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与之相匹配的洞中。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将物体放进盒子,却无法在固定盒子的同时将物体放进去,你可以帮他固定盒子。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开门按压某物以完成某种活动,却无法打开门,你可以帮他开门,以便他完成接下来的步骤

  3. 孩子受挫时,鼓励他坚持完成任务不要尝试命令他完成任务,试着说一些鼓励他的话,比如“我们可以一起完成”“让我来帮你”。挫折感常常代表孩子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做。必要的话,可以回到上一步:把任务分解成小步骤

  4. 演示。当孩子积极性减弱时,就是你向他展示如何完成任务的好时机。在演示的时候,可以不断口头鼓励孩子,例如:“看到了吗?球进盒子里了!现在你试试看!”演示通常颇具成效,毕竟我们都是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的

  5. 讨论孩子的做法与正确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描述孩子的做法,你可以帮助他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行而那样做却行得通。例如,你可以这样说:“用蛮力是不行的,如果你轻轻放进去,也许就能成功。”通过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不同做法间的差异上,你教会他换一种方式达成目标

  6. 帮孩子将新任务与其会做的事联系起来。不论学生处于什么年龄段,循循善诱的老师总能帮助他们将正在学习的新知识与已知知识联系起来。你可以对孩子说:“这和你在安德烈亚家玩的玩具相似。你还记得吗?它们的玩法几乎一模一样!”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把熟稔于心的旧知识迁移到自己设定的新任务上

  7. 强调努力而非成就。如果永远不做尝试,那么孩子100%会失败。如果我们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只关心结果,便会教孩子不要尝试做没把握的事。而我们真正需要教会他们的是人无完人,大人也会犯错。我们欣赏的是他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取得的结果。与之相反,过分强调早教会让孩子囿于思维定势,这与真正能培养聪明宝宝的做法背道而驰。我们应该教孩子培养创新性思维,让他们意识到盒子的四壁并没有那么牢不可破——它们只是硬纸板罢了。

  8. 不要坚持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如果你的孩子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那真是太棒了!强调正确答案会促使孩子把智力当作一种不变的实体。相反,强调创造性则会鼓励孩子相信,智力会上涨,问题可以一一解决

  9. 着重发展孩子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21世纪必备技能。孩子用新方式摆弄各种物体并学习将知识联系起来的过程,其实是在学习21世纪职场所重视的技能。我们的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把信息输入表格,运算速度比以往都快,瞬间就能完成复杂的数学函数运算。但是没有一台计算机可以替代人脑利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因此,作为21世纪的家长和老师,我们必须从广义的角度看待智力,我们应该支持孩子的天赋,让他们成为富有创造力的独立思考者,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果我们只注重测验成绩,强加给孩子大量知识,孩子会因此失去发展真正的聪明才智的活力。

更多阅读:

  1. 小孩家庭教育及脑部发育指南

  2. 作为一个爸爸,在育儿方面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3.  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

  4. 《成就孩子,12堂优秀父母养成大课》学习笔记

  5. 《可怕的两岁》01.父母要慢慢卸下仆人的角色

  6. 《可怕的两岁》02.八条有新意的管教方法

  7. 《可怕的两岁》03.小马桶大冒险

  8. 不懂绘画的父母也能给孩子绘画启蒙

  9. 培养孩子的阅读潜力(绘本推荐)

  10. 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干货笔记(时间线)

  11. 孩子为什么大哭大叫:做好孩子的情绪教养

  12. 如何开发孩子的音乐潜力

  13. 《被忽视的孩子》4.如何不忽视孩子

  14. 01.当代父母的困境《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15. 02.大脑发育的两个主要谬见《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16. 03.与数字玩耍:孩子怎样学习数量概念《游戏天性:为什么爱玩的孩子更聪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