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所大学上榜世界百强,学文科的还是别太当真...

 skysun000001 2021-08-18

中国内陆高校向世界一流进发、为民族复兴助力的脚步,永无止境。

自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总体方案》出台以来,国内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正式启动,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为目标,国内高校高歌猛进。8月15日,软科发布了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适逢首轮“双一流”收官、第二轮“双一流”开启之年。我国内陆高校的在今年的排名中有怎样亮眼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片
  

全球百强 内陆再添新军

ARWU排名的TOP 100,堪称象牙塔的塔尖,上榜高校无一不是各国(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院校。2016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突出重围,成为首次进入TOP 100的两所中国内陆高校。此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陆续入围世界百强。

2021年,我国内陆高校再新增1所百强高校——中山大学上榜百强!至此,中国内陆已拥有7所世界百强大学,仅次于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并列全球第三。


图片

“双星”:再进一步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两所国内最顶尖高校在每年的排名中不断给国人带来惊喜。今年两所头部名校再进一步。其中清华大学排名28位,较上年再提升1位,连续两年挺进全球TOP 30,距离亚洲第一的东京大学只差4个位次!北京大学排名45位,较上年提升4位,稳居TOP 50之列。

清华、北大历来是中国内陆最高学府的代名词。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清北两所高校在引领性、独特性和贡献度方面,展现了我国顶尖名校应有的风范,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始终走在前列,发挥了旗帜作用。

四校:稳步提升


除了清华、北大,另外4所去年已在百强榜的华东高校同样表现不俗。浙江大学排名52位,距离TOP 50可谓只差一步之遥;上海交通大学排名59位,首次进入TOP 6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63位,首次进入TOP 70;复旦大学排名77位,首次进入 TOP 80。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格局下,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及复旦等高水平大学近年来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硕果累累,为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带动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山:首次入围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今年中山大学在ARWU榜单中排名第89位,首次入围世界100强,在书写广东高校新历史的同时,也刷新了中国高校入围TOP 100数量的新记录。

图片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门(来源:学校官网)

作为广东省首个入围全球百强的高校,近年来中山大学依托布局在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的院系和学科的“倍增”战略,突破了制约发展的几大瓶颈,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整体实力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距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愈发接近。

“后浪”:蛰伏待机


除了入围百强的7所内陆高校,“准TOP 100俱乐部”也有多所大学在“蛰伏待机”。排名显示,在101-200排名区间共有17所中国内陆高校上榜。


总体来看,随着中山大学入围TOP 100,中国内陆最高学府首次实现了TOP 100从北向南的完美连线。紧随其后有望跨进TOP 100的,还有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理工综合类院校占比较多。期待在未来TOP 100榜单中,能够出现更多内陆高校的身影,让中国高教的新时代画卷更加波澜壮阔。

注:排名或排名区间相同的大学按英文校名字母顺序排列



图片
  

上榜院校 多点开花

今年中国高校们的表现无疑是亮眼的。排名显示,在中国内陆157所上榜高校中,有64所高校排名名次或排名区间有所上升,74所高校排名区间保持稳定,体现了中国大学稳定提升的整体实力。细分来看,内陆高校在多个层次都取得了进步。

“双一流”稳中有进


首先在“双一流”高校方面,今年共有102所高校上榜,比去年增加3所,占所有内陆上榜高校的65%,体现出“双一流”高校在推动高教发展过程里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尤其在TOP 500中,“双一流”高校的带头作用更加明显,今年共有59所“双一流”高校入围世界500强,占TOP 500中所有内陆上榜高校的82%。

表现亮眼的“双一流”高校有很多,比如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同济大学,3所高校首次跻身全球200强;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及上海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300;华东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及南昌大学首次进入全球前4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南京师范大学首次入围全球500强;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首次进入全球1000强。

“双非”再发力


“双一流”高校稳中有进,“双非”院校表现同样不俗。今年共有55所“双非”院校入选榜单,同比增加了10所。其中共有13所院校跻身世界500强,同比增加了2所。在501-1000这个排名区间,有42所“双非”院校上榜,数量几乎与“双一流”高校(43所)并驾齐驱,展示出“双非”院校的巨大潜力。

图片
深圳大学粤海、沧海校区(来源:学校官网)

深圳大学是“双非”院校中排名最靠前的,位居世界300强。表现不俗的“双非”院校还有广东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3所院校首次入围全球前400;南方医科大学、扬州大学首次入围全球500强;长沙理工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湖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三峡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烟台大学这12所院校首次入围全球1000强。

非公办高校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西湖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首次入围意义重大,它们代表着中国非公办大学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实力亮相。

坚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办学定位的西湖大学于2018年成立,短短几年时间就进入全球1000强,让世界看到了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潜力与实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对标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道路上,不断进步的西湖大学成为非公办高校学习的榜样。

图片
西湖大学学术环建筑(来源:学校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