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响堂石窟

 璇琮坑 2021-08-19

北响堂石窟

  南响堂石窟和北响堂石窟虽在一座山上,相距有15公里,到北响堂山下天已放晴,雨后的鼓山,巍峨雄壮,山势陡硝,石窟开凿在山涯岩壁之上,想要上山,只能踏着台阶一步步攀登,估计从山角下到石窟有2000阶,取经不易啊!

  北齐时有两个政治中心,一是国都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一是陪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要来往这两个政治中心必须穿越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鼓山是必经之地。北齐开国皇帝高洋路过此地,见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石质优良,马鞭一指,令在此处凿窟建寺,营造行宫,作为他来往于两都之间礼佛、避暑和游玩的地方。如今,行宫早已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寺院也已残破不堪,只有凿在岩壁上的一座座洞龛雕像保留至今。

  北齐是个短命王朝(550-577年),响堂山石窟开凿了20几年,它一改北魏中晚期“深目高鼻,瘦骨清风”的人物造形模式,创造了一种健壮、厚重、敦实的“北齐造像模式”,这种模式对唐、宋、明的造像形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国石窟造像艺术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

  北响堂石窟以大佛洞规模最大,最为精美,装饰最为华丽。窟高为11.4米,进深13.3米,宽13米。窟内正面龛刻释迦牟尼坐像,通高5米,庄重敦厚,背后浮雕为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其间。还有各种菩萨造像,体态浑圆,衣式简洁明快。在塔柱和窟壁凿有大量列龛,列龛由楣梁、垂幔、龛柱,覆钵等组成,雕刻细致,栩栩如生,显示出北齐时代高超的雕刻艺术。据说,高洋死后就葬在此窟,至于那尊大佛是否照高洋雕刻就不得而知。

  关于响堂山的来历,是这样解释的:山上石窟幽深,人们在洞窟内击掌甩袖,都能发出响亮的回声,故名“响堂”。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北响堂石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