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 防风=白术

 昵称63879616 2021-08-19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邓老用玉屏风散治疗气虚,气不固表的自汗、盗汗,和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黄芪+防风=白术。

玉屏风散

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这是中医所公认疗效确切的名方。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能益气固表止汗。其中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臣以白术健脾,合君药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散邪,三药合用,托里固表,使玄府闭合有度,故能治疗表虚之自汗。这犹如一屏风护卫于肌表,故得玉屏风之名。

我体会此方不但能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临床上常用汤剂,根据个人经验,其用量为:黄芪12g,防风3g,白术15g。

我认为,其组成分量比例颇需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防风用量要少于黄芪,这是根据东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证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

其二,白术的量须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

曾有一例自汗盗汗之患儿,治以玉屏风散,稍效,后因药房缺白术,找余商量,因我不在,另一医建议用苍术代之,结果大汗淋漓,这是不明方义,不知苍术辛燥发汗,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之过,只走不守,发散不收,故汗水淋漓!

临床上运用时,若见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g;若汗出特多者,则加麻黄根10g。至于纯阴虚之盗汗,我认为当归六黄汤往往效如桴鼓,此处只言玉屏风,故不赘述。

玉屏风散不仅能治汗,而且能预防外感,对于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尤为适宜。我曾建议某中医院按上述比例制成玉屏风散,每用10〜20g水煎服,每天1剂,服半月至一月,以取代丙种球蛋白以治容易感冒之患者(该地喜用丙种球蛋白成风),这既可发扬中医特色,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可避免染上某些难治之疾,何乐而不为?事后了解,据说有相当好的效果。其建议实受启发于蒲辅周玉屏风散预防感冒之经验,蒲氏认为此散用三至五钱即可,用量过重有胸闷不适之弊。

若深究其能预防感冒之理,我认为柯韵伯之论较有启发,现录之,与同道共同学习。

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祛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流连,终无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唯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祛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根据异病同治之理,余曾用玉屏风散治愈一例面肿如球之怪病。1961年与广州中医学院1959年高研班学员到某军区医院搞科研时,该院一护士之子,5岁,患怪病,面肿如球,病已将月,按之空虚,随指而起,似面皮之下充气一般,但无皮下气肿之握雪感,从头肿至颈部,舌嫩,因此考虑乃气虚所致。头为阳,面皮属表,故当以表虚论治。方用玉屏风散加五味子。处方:黄芪12g,防风3g,白术18g,五味子4.5g。每日1剂,复煎。取玉屏补气固表,五味子敛其浮阳。服药9天,病霍然而愈。

玉屏风散可以理解为就像给人围了道屏风,让病邪不易上身。如此玄妙的药物由黄芪、白术、防风配比组成,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

玉屏风散的典故耐人寻味。玉屏风散源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所载,危亦林从小体弱多病,胃口不好,经常冒虚汗,有一天,危亦林见一位青年人沿街叫卖祖传方药,很喜欢此人,于是邀请他到药柜上当伙计。年轻人知道危亦林体虚经常感冒,于是每天熬家里带来的“独根”给危亦林喝。喝了一个多月,危亦林不再冒虚汗(这里面的独根就是中药黄芪)。又一次,危亦林给一木匠女儿看病,见木匠母亲虽年过七旬,却精神抖擞,寻其根源见其母亲用树根熬水喝,这些树根叫白术和防风,喝了之后胃口好,不生病。经过自身试验,危亦林发现这三味药有很好的疗效,自己体质大大增强,不轻易感冒咳嗽。危亦林认为这三味药提高人体体质。

玉屏风散,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通俗的说,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座城池,外邪是攻打城池的敌军,黄芪就是负责筑建城墙、训练士兵的大将,防风则是统领负责巡逻杀敌,白术在大本营脾胃负责粮草供应。服用玉屏风后,身体便获得了黄芪、白术、防风组成的重重保护,如同有一道屏风护卫,阻挡外来病邪的侵袭。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经方妙用

1. 自汗:由气虚卫外不固所致,症见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弱;

2.体虚易感冒;

3.由表虚不固所致,症见神疲乏力、自汗恶风,反复感冒,舌淡,脉虚。

此外,本方还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小儿生病综合征、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证实本品有增强机体免疫、抗变态反应、平喘和抗应激等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忌油腻食物,宜清淡饮食,饭前服用为佳;

2.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玉屏风散,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期间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4.对玉屏风散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热病汗出、阴虚盗汗者谨慎使用。

玉屏风散源远流长,但是在某些病症面前略显单薄,针对不同病症,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加减。居家可以直接购买玉屏风颗粒,或者中药颗粒进行调配,服用方便,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

玉屏风散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经典方剂之一,在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丹溪心法》、《医方考》、《古今名医方论》等均有记载。该方由于组方严谨、配伍合理、疗效突出而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属于国家基本中成药。玉屏风散具有很好的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防御风邪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

1.取名“玉屏风散”,有何寓意?

屏风是我国古代人家中普遍使用的家具,通常被放置在屋内显眼的地方,不仅可以装饰厅室,还可以挡风。

方子以屏风命名,即取其挡风之意,好比为肌表加了一面御风的屏障。“玉”,取意“珍贵如玉”,形容其珍贵。

“散”,是这个方子的剂型为散剂,即把方中的药物加工为细末,服用的时候直接煮散即可。

古人告诫虚人易感风邪者,对玉屏风散当“珍如玉,倚如屏”,故为其取名“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2.玉屏风散组方,有何特点?

中医汤头歌诀描述此方为“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行”,意思就是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且组方精当。该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其中又以蜜炙黄芪、炒白术为佳。黄芪补肺气,使皮毛坚固,腠理致密,增强卫外之力,为主药;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与黄芪配伍,资助气血生化之源,为辅药;防风可以祛体表所受之风。三药配伍得当,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补散兼施,以补为主。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黄芪)

3.玉屏风散,有何作用?

玉屏风散的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气、补肺固卫、祛风止汗,增强人体正气,增强抗病邪能力。通俗讲,它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过敏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功效,有中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药理实验表明,此方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变态反应,升高免疫球蛋白,改善微循环,抗氧化,调节细胞因子,增强免疫系统细胞功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

4.玉屏风散治疗的病症,主要有哪些?

①受风、受寒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等;

②以自汗、乏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血液病、肿瘤化疗或放疗后、手术后的汗出异常;

③免疫力低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冬季瘙痒症,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紫癜;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儿童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糖尿病、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等;

⑤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腹泻、产后气虚身痛等。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5.玉屏风散,如何服用?

将黄芪、白术、防风按1:2:1的比例研成细粉末,成人每次服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儿童用量酌减。

现在药店出售的中成药“玉屏风颗粒”、“玉屏风胶囊”、“玉屏风冲剂”或“玉屏风口服液”等,其药物组成与本方大致相同,作用相当,也可以选用。服用玉屏风散改善体质,需要较长的疗程,一般需要1~2个月。

6.服用期间,有何注意事项?

玉屏风散作用温和、安全,无明显不良作用,一般情况下可长期服用,小量久服。需要注意的是,此方用量不宜过重,过重可能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及头昏潮热等。以下几类人不适合服用:①阴虚盗汗者;②湿热内盛者;③高热者;④正处于感冒期间者。服药期间,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

玉屏风颗粒的9类适用人群及18个联合用药方案!

玉屏风颗粒是临床常见的一个中成药补益剂,由玉屏风散采用现代工艺制成的颗粒剂,组方来源于元代医家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一书,由防风、黄芪、白术(炒)三味中药组成。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作为一个敛汗固表经典方药,玉屏风颗粒不仅用于治疗表虚自汗患者,还在内科、外、妇、儿等多科疾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玉屏风颗粒的作用与应用。

玉屏风颗粒的基本介绍

药物组成:黄芪、白术(炒)、防风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克(一袋),一日3次,饭前服用。

组方分析:玉屏风颗粒由黄芪、炒白术、防风三味配伍。

➔ 黄芪益气固表,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而止汗,为君药。

➔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为臣药。

➔ 防风走表祛风,为佐药。

黄芪得防风,可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可祛邪不伤正。

诸药合用,以补气固表为主,祛风解表为辅,补中有散,三药共同起到益气、固表止汗之效果。

玉屏风颗粒的应用及联合用药方案

玉屏风颗粒是补气固表的经典方剂,对于体虚人群治疗疾病和改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玉屏风散(颗粒)对人体免疫力具有双重调节的功效,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而发挥多种作用。

1

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对症药物+抗菌药物

➔ 玉屏风颗粒+小儿咽扁颗粒+阿莫西林颗粒

➔ 玉屏风颗粒+小儿感冒颗粒+罗红霉素颗粒

2

治疗过敏性鼻炎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抗鼻炎中成药+抗过敏药物

➔ 玉屏风颗粒+胆香鼻炎片+氯雷他定片

➔ 玉屏风颗粒+鼻炎康片

3

治疗哮喘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抗哮喘药物

➔ 玉屏风颗粒+孟鲁司特钠片+喘嗽宁片

➔ 玉屏风颗粒+盐酸丙卡特罗片+蛤蚧定喘胶囊

4

治疗支气管炎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抗菌药物/清热解毒药物+镇咳祛痰药物

➔ 玉屏风颗粒+蓝芩口服液+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

➔ 玉屏风颗粒+阿莫西林胶囊+强力枇杷露

5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物

➔ 玉屏风颗粒+硫酸特布他林片+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

➔ 玉屏风颗粒+异丙托溴铵气雾剂+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6

治疗慢性荨麻疹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外用药物+抗过敏药物

➔ 玉屏风颗粒+丹皮酚软膏+氯雷他定片

➔ 玉屏风颗粒+赛庚啶乳膏+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

7

治疗湿疹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外用药物+抗过敏药物

➔ 玉屏风颗粒+哈西奈德乳膏+炉甘石洗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 玉屏风颗粒+丙酸氯倍他索乳膏+除湿止痒洗液+依巴斯汀片

8

治疗带状疱疹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外用药物+抗病毒药物

➔ 玉屏风颗粒+阿昔洛韦乳膏+阿昔洛韦片

➔ 玉屏风颗粒+阿昔洛韦乳膏+盐酸伐昔洛韦片+转移因子胶囊

9

治疗过敏性紫癜

联合用药:玉屏风颗粒+对症药物+抗过敏药物

➔ 玉屏风颗粒+维生素片C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 玉屏风颗粒+维生素片C片+归脾丸

玉屏风颗粒除了配合治疗上述的多种疾病外,还可以治疗多种汗证如产后褥汗,还有因其他因素所导致的免疫力低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玉屏风颗粒以下人群慎用:

1)热病汗出慎用;

2)阴虚盗汗慎用;

3)服药期间饮食宜选清淡之品,忌油腻食物。

掌握上述专业知识,合理联合应用玉屏风,可有效治疗和改善患者的多种疾病。

通过4个医案让大家见识一下这个方子的妙用。

1.鼻渊

刘某,女,19岁,1983年8月25日诊。患者整日鼻塞,流清涕,不能自控,已三载。每日需用4~5条手帕。经五官科检查,诊为“过敏性鼻炎”,用药无效。平素经常感冒,每月平均2~3次,观其面色少华,舌淡,脉细弱。

此乃卫表气虚,皮毛受邪,连及于肺,津失所布,由窍而出,取玉屏风散改汤加味:生黄芪15g,生白术、防风、益智仁各10g,藿香、九节蒲各6g,辛夷花3g。服上药15帖后,鼻塞已通,清涕减少,每日只需用2条手帕。又续服原方25帖,已无清涕,面色转红润,先后已2月未感冒,随访1年半未发。

按:鼻为肺窍,肺主皮毛,肺气亏虚,气不布津,聚而由窍而出,故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治本,藿香、九节蒲、辛夷宣通鼻窍以治标。益智仁益肾温脾摄纳,诸药合用,宣敛并行,标本兼顾,故获显效。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2.痹证(风湿性关节炎)

缪某,女,42岁,1980年3月22日诊。患者周身关节游走疼痛已数载,曾在某院查:抗“O”>1000u,血沉10mm/h(长管法),类风湿因子(-),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先后用西药强的松、保泰松、阿司匹林、消炎痛,中药祛风化湿、散寒止痛剂等,疗效不巩固。刻下:关节疼痛颇剧,有冷风彻骨感,诉平素易汗,疼痛每遇汗后加剧,观其面色白,舌质淡隐紫有裂纹,体胖大,脉细涩。

此乃卫气虚,无力托邪外出,风湿之邪留恋不解,痹阻经络所致,取玉屏风散改汤剂加寻骨风、鸡血藤各10g。服药20剂后,自汗已瘥,亦无冷风彻骨感,关节疼痛逐步减轻。复查抗“O”625u,血沉20mm/h(长管法)。又于前方加入熟地、乌梢蛇各10g,坚持服用52剂后疼痛缓解,查抗“O”<500u,血沉6mm/h(长管法)。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此例痹证平素易汗,汗出后痛剧,有冷风彻骨感,若单用祛风之品,必致其卫气更虚。故治疗时先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使卫表固,风邪不易侵入。二诊时卫表已固,故加入熟地以滋养肾精,乌梢蛇搜风以祛其邪,标本同治,终致顽疾获愈。

3.慢性泄泻

周某,男,55岁,1983年12月2日诊。泄泻已久,粪质稀溏,曾在某院用纤维直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粪检:白细胞少许,食物残渣(+),余(-),诊为“慢性肠炎”。给予土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氯霉素、痢特灵,中药抑肝扶土,温中健脾,化湿,益火生土法,治疗近半载,其效不佳。

诉泄泻发作时,自觉畏风,以脐腹部为显,虽厚衣亦不免,尔后肠鸣,腹痛即泻,观其面色少华,舌淡体胖,苔中心薄白腻,脉细弦。此乃卫表气虚,风邪乘袭,肝木刑脾所致。拟玉屏风散加陈皮6g。服药15剂后,畏风已瘥,泻下次数明显减少。继以前方加党参、山药、炒扁豆、炒苡仁各10g,厚朴6g。续服12帖后告愈。随访3年,未复发。

按:久泻脾阳亏虚,卫气失充,风邪内侵,“风气通于肝”,肝木肆扰,横逆犯脾,脾土更虚,饮食不能化精微,而为败浊,故缠绵不已。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使卫表固,风邪无以侵入,肝木宁,脾土不受其伐,故泻止。

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4.缺乳

孙某,女,26岁,1980年7月15日诊。患者易出汗,产期正值酷暑,室温较高,汗出颇多,乳汁逐日减少。查体:瘦,面焦,两乳松软。自述饮食及二便尚可。脉细而弱,舌红苔少。治宜补气益胃,固表止汗,通络下乳。玉屏风散加白薇、王不留行各9g,炙甘草6g。另用猪蹄加麦冬适量,煎汤代茶。上方出入,半日康复。

按:血汗同源,过汗血亏,乳无以生。补气益卫,汗止血生,乳亦旺盛。

结语

玉屏风散原为治疗气虚自汗,虚人感冒而设。本方药虽不多,而配伍精当,严谨,取其益气固表止汗,御风邪之功,有如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为玉之意。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二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邪亦不能内侵,更配以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实系补中有散,散中寓补之意。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