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口气刷完12集!本季最佳国产片,你真的看懂了吗?(与爱人)

 叶可乐071 2021-08-19


上周,我写了《我在他乡挺好的》里的胡晶晶。

许多读者纷纷留言,让分析分析剧里的三段情感关系。

纵观整部剧,尽管中间由于“霸道总裁爱上我”“甜蜜姐弟恋”等悬浮桥段,屡被吐槽。

但从结局来看,它并没有高开走低。

相反,它还借由3位女主截然不同的恋情走向,巧妙地回归了现实,精准落地。

完整地展示了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由稚嫩走向成熟的3个阶段。

豆瓣近10万人打出了国产剧少见的高分,8.3。

评价为什么这么高?

除了剧情足够真实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它背后有站得住脚的亲密关系哲学和价值观。

今天我想聊的,就是这些藏在背后的东西。


亲密,却抵不过现实?



观看大结局,最令人动容的,是许言和沈子畅在篮球馆的桥段——

在吵架之后,许言穿上厚重的道具服扮成熊,为他跳《小星星》。


摘下头套时,她全程哽咽,努力不让眼泪落下来。

她这是在挽回感情吗?
不,她是来提分手的。

喜欢你,是我这辈子做过最不后悔的一件事。

我们曾认真地努力过,可是没办法,我们就是不能在一起。

谢谢你曾经爱过我!

 
为什么明明相爱,却无法在一起?

有很多现实层面的原因——

家境差异、观念不同、经济考量……

但最本质的,其实还是:

两人的内心,还没成熟到可以对抗「现实的羁绊」。

他们在大学相遇、相知、相爱。

大学毕业后,许言为了男友留在北京。
 
但北京生活压力很大,她过得并不舒心。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回老家享福去了,才不会留在这里受苦呢。”

从那以后,一种“牺牲-补偿”的模式便一直贯穿在两人的关系中。
 
许言的牺牲,是为了他留在北京;
沈子畅的补偿,是对她无条件言听计从。

许言有些虚荣,爱背名牌包,想住大房子;
 
于是,沈子畅每个月把工资花光去给她买名牌包。

许言还很缺乏安全感,喜欢“管控”男友,对方稍有疏忽或不情愿,就会发脾气;
 
于是,沈子畅每次吵架过后,都会扮成熊去到她公司楼下,把她当小公主一样哄回。


因为喜欢你,我“牺牲”了我自己;
因为喜欢你,我不惜一切去补偿你。

但这样的“亲密”,并没有令两人感到舒心;
相反,它充满了压抑与憋屈。

直到后来为了存钱凑房子首付,沈子畅被迫每天紧衣缩食。

可许言却因过度痴迷于刷单,导致卡里的储蓄全部被骗光。

最终,两人矛盾彻底爆发,不得不分手。


自我牺牲


长达数年的恋情,却敌不过现实的羁绊,着实令人惋惜。

但仔细一想,不难发现:

两人的分开,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许言来自单亲家庭,从小缺乏父爱,没有安全感。

她选择留在北京,表面上是为了成全两人的感情。

但实际上,她却借助这份“牺牲”,变本加厉地向对方索取,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匮乏。

当习惯于对方的迁就时,她开始变得恃宠而骄,不断退化。

 
而沈子畅,则来自“女强男弱”的家庭,从小习惯了母亲的强势和父亲的卑微。

他对许言言听计从,表面上是为了维护两人的亲密。

但实际上,却是对父母关系模式的复制。

当一切都由对方说了算时,他不再需要操心生活、规划未来,从而规避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无论是许言还是沈子畅,当背负着一些原生的缺憾,以自我牺牲的姿态进入亲密关系时,

它的核心动机,其实是依附于亲密关系,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这不是真正的爱,而是对彼此的依附。

这时,他们给对方带来的,往往只有永无止境的内耗,没有成长。

结果,只会令人变得越来越虚弱,逐渐失去自我,破坏关系。

自我牺牲,而后困在羁绊里——
 
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在亲密关系中的第1个阶段。

它以甜蜜开始,却以疼痛结束。


爱与独立



而真正有建设性的亲密,是要以“彼此独立,促进成长”为前提的。

诚如在恋爱圣经《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派克所言:

“真爱的意义在于促进心智成熟,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拓展。

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对方视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与成长。”

但遗憾的是,当沉迷于爱情中时,我们往往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一心只想着跟对方依附在一起,合二为一。

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促进心智成长。

只有经历疼痛,被现实狠狠打脸以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在关系中独立成长的意义。

剧中乔夕辰的故事,便是如此。

大学期间,她沉浸于甜蜜的恋爱中,把男友当作全世界。

后来当男友隐瞒着她独自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她整个人陷入了崩溃。

直到经历疼痛、丧失,并重新站起来以后,她才从中学会了独立成长。

而后与简亦繁相恋,再度面临类似处境:

简亦繁想去云南发展,而她想留在北京。

是追随对方,还是异地,还是分手?

几经纠结过后,她做出了理智的回应:

“我喜欢你,但我不能跟你走。”

而当面对对方那一句“我可以为了你留下来”时,她同样温和而坚定地拒绝了:

你的梦想在云南,我不想让你在我和理想中做一个选择;

我也不希望我们的爱情里,一定要有一个人妥协、受委屈。

最后,两人坦然接受了异地,把未来交给了时间。

 
由依附走向独立,由被动妥协,走向主动成长——

这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第2个阶段。

它以疼痛开始,以成长结束。

独立不易,但值得



当然,独立也会有代价。
 
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关系的失去。
 
从现实层面来讲,当选择了相互独立以后,两人维持亲密的成本和风险也会跟着变大。
 
但凡有一方选择了退缩或放弃,关系往往很容易说断就断。
 
例如剧中的南嘉。

5年前,她患了宫颈癌,需要动手术,但不确定能不能康复。
 
她不想拖累男友,也不想日后被男友嫌弃,果断提出分手。
 
与此同时,男友出于事业和未来的考虑,也选择了离开她去迎娶家境优越的白富美。
 
整整5年,南嘉一边化疗,一边创业,受尽生活千般虐。
 
这样的日子苦吗?

苦。

这样的生活憋屈吗?

憋屈。

但,所有的苦闷与憋屈,最终都会化为对抗现实的底气。

5年后,她遇到了欧阳,一个比自己小12岁的大男孩。
 
欧阳很喜欢她;
 
而她,几经拒绝、犹豫、纠结过后,确认了自己也喜欢欧阳。
 
一段甜蜜的姐弟恋由此开始。
 
 
但很快,欧阳的妈妈便从国外“杀”了回来,扬言要把欧阳带走。
 
我很欣赏南嘉面对欧阳妈妈的底气,没有卑躬屈膝地讨好,也没有大义凛然地让步。
 
相反,她不卑不亢,全程与欧阳妈妈平视:

我活到36岁,最庆幸的一件事就是,无论多难,都没有逃走。

我从中找到了相信自己的勇气,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让我等到了最好的。

可能在你心里,欧阳是个贪玩的孩子;但是在我心里,他是个值得信任的男人。

这番真挚而平等的话语,成功地说服了欧阳妈妈,把欧阳留下。
 
 
当欧阳因为自己的事业普通,担心配不上南嘉时,她同样温和而坚定:
 
我不需要你给我安全感,我想要的自己都能得到;

而你,只需要松弛地在我身边做你自己就好。

独立过后,是对世间万物的从容与底气。

既能坦然地在关系中做自己,也能坦然地让对方在关系中做自己——

这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第3个阶段。

它以成长开始,以圆满结束。


一切经历,皆可成长



最后,我想澄清一点:

这部剧并不是倡导女性一定要活成南嘉,才算成熟和成功。

它真正在表达的是:

身为女性,我们要时刻保持独立成长的觉知。

不仅仅在恋爱过程中,同时在婚姻中,也是如此。

许多人的婚姻出现问题,常常在于2点:

过度自我牺牲;
过度依赖伴侣。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要求自己和伴侣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婚姻家庭里,无视对方在婚姻以外的努力与成就。

既不尊重自己的主体性,也不尊重伴侣的主体性。

这样的关系,往往只会令人感到窒息,并迫切想逃离。

而真正理想而持久的亲密,必须是双方共同得到滋养,两颗心灵共同实现成长。

就像诗人纪伯伦所说的: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来自天堂的风在你们的空隙之间舞动。

倒满各自的酒,但不可同钦一杯酒;

分享面包,但不可同吃一片面包。

尊重彼此的独立,也敢于承担分离和丧失的风险。

在每一次结合与分离中,我们会获得与自己内心产生联结的机会——

看见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和力量,从而进一步发现、探索和拓展自己。

成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事实上,我们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以及我们所做的一切,

无论是曾经建立过的亲密,还是曾经告别过的恋情,

说到底,都是为了更深入地发现自己,更全面地探索自己,以及更多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人,不论什么年纪,都要有敢于放下、敢于联结亲密的勇气。

向前走,你经历的一切,皆是成长。

与你共勉。

作者:天雅。一个有想法、有态度的心理学科班生;责编:陈沉沉。配图来源: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芒果TV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