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钱五十名珍——“太夏真兴”钱币,曾拍出163万天价

 李平东方明珠 2021-08-19

相传公元419年,大夏国国王赫连勃勃还都统万(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改元真兴并铸“太夏真兴”钱。太夏(古时“太”与“大”同义)乃国号,真兴乃年号。

“太夏真兴”钱是我国最早的一枚国号、年号并铸在一起的钱币。其形制仿莽泉,太夏真兴是古钱苑中的奇葩,被泉界视为大珍,曾拍卖到160万元以上的天价。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是匈奴的后代,与光文帝刘渊同族。赫连勃勃他的原名是刘勃勃,是中国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赫连勃勃是南匈奴单于的后裔,他的父亲刘卫辰死在了北魏战争结束后,而他则是依靠后秦高平公没弈干,之后又得到后秦君主姚兴赏识。

后秦弘始九年的时候,赫连勃勃因为怨恨后秦与北魏通讯,于是下定决心背叛后秦。擅自扣押柔然可汗送给后秦的马匹数千,又假装在高平川狩猎,偷袭没弈干,并将其杀掉,吞其部众。赫连勃勃自以是匈奴夏后氏后裔,于是建国号为“太夏”,自立为王。

“太夏真兴”的钱径只有2.3厘米左右,可它却拥有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大浪淘沙,实为难得。

沈子槎捐赠

国博馆藏了两枚太夏真兴,均为圆形方孔,钱面双重内郭,广穿,光背,这是仿自新莽布泉的形制特点。一枚为1959年沈子槎捐赠,铜质,“太夏真兴”四字钱文旋读,笔画纤细、清晰。横平竖直,撇捺如刀,字体介于隶、楷之间,有一种魏碑体的韵致。

陈仁涛旧藏

另一枚铜质鎏银,钱文风格与前一枚相同,为陈仁涛旧藏。1955年,国家文物局将购买的陈仁涛旧藏调拨给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

“真兴”是赫连勃勃所用四个年号中最后一个,其时的大夏国国势最强盛的阶段。由于夺占关中,获取许多财富和战利品,因此“大夏真兴”用料讲究,铸工精美,但这种钱长期以来一直鲜为人知,且极为稀少。

为什么“大夏真兴”会如此稀少?原来,靠发动叛乱起家的赫连勃勃建立的是一个军事上强大、经济和行政建设滞后的畸形国家,根本没有成形的行政区划,主要靠战争掠夺,商品交易不过聊胜于无,从目前发现的几座大夏墓葬看,流通的少量铜钱主要是五铢钱,事实上这样落后的市场状况和商业水平,也的确不需要太多铜钱。

“大夏真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纪念币”,即赫连勃勃炫耀自己富强、地位的道具,正因如此,它的数量不会很多,更不会大量用于市场流通。真兴六年(公元425年)赫连勃勃死,两年后大夏都城就被北魏攻破,一蹶不振的大夏终于在431年寿终正寝。即便“大夏真兴”是真兴元年所铸,其“合法存在”的历史也不过短短12年,自然剩不了多少。

一枚小小的钱币,见证了一段历史,经过岁月的洗礼,呈现到世人面前,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值得人们去发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