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减弱但未止,静心先学《河满子》

 王芳军教授医家 2021-08-19

抗疫战争出现新形势,但鼓劲不能停

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党和政府从大局出发,着手复工复产,这是维持国计民生的大事。然而,我们还应该清醒认识到,疫情并未结束,绝不能因各地陆续“撤卡”而无序“扎堆”。如造成前功尽弃,让疫情“死灰复燃”,岂不负了英烈们的辛劳和牺牲?
我还看到,目前仍有不少人员甚至没能解除隔离,看到人家复工复产,盲目冲卡的冲动时有发生,这就更不好了。所以,我还是要再继续安抚,将大家的情绪转化、引导到学习上去。

有关复工复产的新闻越来越多

如何看待情绪与古典诗词的功效?

前些天开始的“学写古典诗词”系列文章,到今天算是“第五波”了。发过几篇文章,收到好些反馈,有表扬鼓励,当然也有批评,这很正常,我都表示感谢。有朋友批评说:鼠年大灾,诗词应写灾害或抗灾,意境就是不能小资,否则就不能算好作品。这些批评的话很可贵,可令我检讨思索,而且看起来也很对,不过推敲起来就有点“似是而非”了。其实我在第一波就写到疫情和抗疫,后续几波文章中都说到疫情问题以及如何面对疫情。各位不妨查阅查阅我的系列文章,就可以找得到的吧?
请看:鼠岁鄂江城,突陷新冠疫,累万生民命倒悬,直令城乡闭!誓死灭瘟神,勇士征程逆,唤醒东方紫气来,尽扫寒冬意!”(《卜算子·2020抗疫战争》2020-2-17 王芳军原创)。这里面何处是小资?这里面包含哪些情绪?朋友们有没有认真琢磨过呢?

发文截图

其实,面对他人悲伤,我们自然会产生悲悯情怀,能将其写出来当然很好,自己写不出或写不好,却只允许他人“悲哀”而广发“悲鸣”那就很恐怖!而我就是看到有些人情绪不好,想通过一些引导来消减负面情绪,以“尽扫寒冬意”难道不可以吗?君不见,在红军长征的艰难路途,宣传队员们的快板、歌曲等能起到比眼泪更好的作用?在抗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在艰险中不是也有灿烂的笑脸?难道要他们整天哭着脸不成?

抗疫一线的笑脸更加感人

我认为,古典诗词不是只能躺在故纸堆中供人景仰,而是可以用作辅助沟通共情的现实工具。生活中需要情趣,逆境中需要振奋,争取做点事远比陪着流眼泪可贵!

今天我们来说说《河满子》

《河满子》是一个词牌名,原本称为《何满子》。白居易《何满子》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说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沧州有歌者名为何满子,因故将被杀头,他在临刑时唱出这哀伤之曲,但最终也未能实现免死之愿。后来此曲即以歌者何满子为名。到宋词昌盛之时,沿袭成《河满子》为正名。
《河满子》之曲调,适合唱出声情悲切之意,故唐朝的张祜曾写下著名的《宫词》,诗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所以,我也用此词牌学写了一词,以表达悲切之意,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要引导到积极的层面上去,而不会甘心陷入悲伤中而不能自拔。

困苦面前,精神更为重要

《河满子》由曲调演化为词调,出现了五言四句、六言六句、七言四句等单调(只一段)格式,之后才出现双调(有两段)七十四字的格式,押平韵。宋代也有人反其道而改为仄韵体(我也干过这种事,以后有机会再说)。
我所学写的《河满子》以下列格式为准,即双调74字,每段(片)37字,其字韵规则如下:
◎●◎○◎●,◎○◎●○△。◎●◎○○●●,◎○◎●○△。◎●◎○◎●,◎○◎●○△。
(注:●处要用仄声字,○处要用平声字,而◎处可平可仄,△处须押平声韵)。上下两片重复一次即可。

本人习作《河满子.着意慈航普渡》分享

地震火山海啸,饥荒洪水沙尘。
恶疫狂徒连恐怖,强权黩武施淫。
百姓死生谁顾,频频灾祸伤魂。
着意慈航普渡,修成罗汉观音。
遍洒清清杨柳水,全球冷暖同温。
为教乾坤朗朗,甘心取义成仁!

本人编制的《河满子》图

本人这首词作,上片主要罗列了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除了重大天灾,更有黑恶势力、恐怖分子、帝国强权,不顾生民多艰,穷兵黩武、坏事干尽,世界各地何时真有太平?每每看到这些,善良的人们很难不感同身受,悲伤着灾民的悲伤。下片则写出心中的意愿和情感,愿意学成观音、罗汉之法,普渡众生脱离苦难,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冷暖同温”,为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不但甘愿献出点滴“杨柳水”(来源于观音的传说),在被需要之时,也不吝“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各位不妨看看,在抗疫前线,有多少我的同行们正在冲锋陷阵,他们不正是在实践“取义成仁”吗?历代以来,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这样的英雄,中华文明才可以几千年连绵不绝。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次抗疫战争一定胜利。如果各位朋友都能够尽一份力,至少不添乱,那么,这个胜利就会来得更为顺利,更为快捷!

无数不计生死的英雄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兴盛

经典词作欣赏《河满子·秋怨》

作者:孙洙(宋)

怅望浮生急景,凄凉宝瑟馀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夜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这首词是作者在秋夜送别友人的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以情为重,通篇连贯成情景交融的鲜明特色。“怅惘浮生急景”,“惆怅旧欢如梦”,两处“怅”字,尽显离情愁绪,也显现友情的深厚。上片以“怅”开篇,下片有“怅”相连,而“连天衰草”“夜阑疏砧”“自落黄叶”“长阴秋云”等等秋景,写尽了满眼萧条,让人心情忧郁,很是符合《河满子》词调所适宜表达的悲切之意。“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历来诗人常引用的诗句,伟大领袖也引用过,各位朋友应该比较熟悉,最早句出于“诗鬼”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孙洙引用于此,意思是说上天若有和我一样的感情,禁不住也会和我一样有这样的失落感吧?末句“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更是结出离别的真“惆怅”:以往那一幕幕欢娱的场景,仍然在梦中不断浮现,但醒来却又无处追寻,不忍和朋友离别的情感的确昭然若揭了。
孙洙词中的写景、表情、炼字之法,值得我用心学习,不过,其对待离别的情绪,伤感偏盛,我就会持保留态度了。如是我送友人,最后一句大抵不会过多纠结旧欢如梦,而会更多地展望离别之后的重逢吧!

告别之后盼重逢,伤感自然不偏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