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古杨氏将相名录

 鹿文康金 2021-08-19

杨  敝(  —前74)弘农华阴人。早年曾在大将军霍光的幕府中任职,为军中司马。霍光待他很好,逐渐升迁,一直到大司农位置。后又升为御史大夫,继王欣为丞相,为杨氏第一宰相,封安平侯。元平元年(前74)八月病死,谥为敬侯。

杨  震(54—124)弘农华阴人,字伯起。少好学,博览群书,教授学生,当时称为“关西夫子杨白起”。五十出仕,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东莱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他一身正气,忠心报国,公正廉洁,是东汉中期著名学者,也是清正廉洁的名相。更多关于杨氏资料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天下杨氏一家亲。当时汉安帝乳母王氏及中常侍樊丰等人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延光三年(124)举家离开京城洛阳,当走到城西夕阳亭,服下毒酒,自杀身亡。

杨  秉(91—165)字叔节,杨震三子。少传父业,博通书传,常隐居教授。年四十余,乃应司空,拜待御史。历为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自为刺史,食二千石,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故吏赉钱百万遗之,闭门不受,以廉洁称。桓帝延熹五年(162)任太尉。时宦官擅权,郡县长官多其子弟,他与司空周景奏免刺史、太守以下五十余人,朝庭肃然。八年又劾奏中常侍候览弟益州刺史侯参,并及览与中常侍具瑷。帝不得已,竞免览官,而削瑷职。每朝廷有得失,辄尽忠规谏,多见采纳。

杨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自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感:酒、色、财也”。延熹八年卒,时年七十四岁。

杨  赐(  —185)字伯献,杨秉子。少传家学,笃志博闻。初隐居,教授门徒。公车征不至,连辞三公之命。后以司空高弟,再迁侍中,越骑校尉。灵帝时,侍讲华光殿,后迁少府,光禄勋。历官司空、司徒、太尉等。直言极谏,陈对政事,有所建树。公元185年10月,病逝。谥文节侯。

杨  彪(141225)字文先,杨赐之子。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辞公府,皆不应。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为议郎,迁侍中,京兆尹。中平六年(189)代董卓为司空,其冬代黄琬为司徒。兴平元年(194)任太尉,录尚书事。建安四年复拜太常,十年免。建安十一年(206),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彪见汉室江山已终,遂称足疾不复任。后彪子杨修被曹操所杀。后魏文帝禅,欲以彪为太尉,以病老推辞。黄初六年(225)卒于家,时年八十四。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

点击下面链接按钮,输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询  | ★寻找家族宗亲

★家族字辈查询  | ★家族活动查询

杨  素(  —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人。祖杨暄,西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杨敷,北周汾州刺史,没于北齐。北周宣帝继位,杨素袭父爵为临贞县公。杨坚为北周丞相,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发兵打败宇文胄,因功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更多关于杨氏资料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天下杨氏一家亲。杨坚受禅为隋文帝,加封杨素为上柱国。开皇四年(584),拜御史大夫。参与灭陈大战,任内史令,尚书左仆射,掌握朝政。开皇中荡平陈朝遗民中反隋势力,后又两次击退突厥,被称为名将。参与谋废太子杨勇,拥立杨广称帝,官至司徒,封楚国公。工草隶,善诗文,有集已佚。

杨恭仁(  —639)名纶,弘农华阴人,隋观王杨雄之子。隋仁寿年间为甘州刺史,临事不苛细,颇有政绩。隋大业初转吏部侍郎。隋末杨玄感(杨素之子)作乱,炀帝令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今河南孟津市东),大败玄感。宇文化及杀炀帝,被任为吏部尚书,为宇文化及守魏县,为元宝藏(唐将)执送京师,唐高祖李渊素知之,授黄门侍郎,封观国公,不久为琼州总管。

恭仁素习边事,熟悉少数民族,很快吏民悦服。后拜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检校琼州诸军事,迁左卫大将军。武德末,拜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迁洛阳都督。恭仁性忠厚,以礼自闲卫,未尝与物忤,不以势尚人,故誉望益重。唐贞观十三年(639)卒,赠潭州都督,陪葬昭陵(唐太宗墓)。

杨师道(  —647)字景献,恭仁弟。清警有才思。客洛阳为王世充所拘,后逃出归高祖李渊,授上仪同,为备身左右。娶桂阳公主(李渊之女),任吏部侍郎,改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十年(636)拜侍中,参与朝政,累迁中书令,工部尚书。师道善草隶,工诗。公元647年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自武德元年后,恭仁、师道兄弟名位益盛,又以武后外家尊宠,凡娶公主者三人,女为王妃者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者二十余人。

杨弘武(  —668)陕西华州华阳人。父亲杨岳为隋尚书令杨素之弟。唐高祖即位,以素有功于隋,诏其哥杨弘礼为太子舍人,从太宗征辽为兵部侍郎、司农卿。

弘武少修谨,武德初,拜左千牛备身,唐高宗永徽中为吏部侍中,太子中舍人。高宗东封泰山,任兵部侍郎,从驾还。高宗诏补授吏部五品官,迁西台侍郎。乾封二年(667)授东西台三品。在政谨慎自守,居职以清廉称。总章元年(668)卒于官,赠汴州刺史。

   杨  绾(  —777)字公权,唐华州华阴人。博通经史百家,尤工文辞。天宝进士,补太子正学。天宝十三年(754)应制举,绾为之首,超授右拾遗。天宝未安禄山反,他披榛求食,至灵武,被肃宗授与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历礼部、吏部侍郎。曾建议举孝廉而废进士科,典选以公平称。为人清贞自守,声望颇高。代宗时,元载为

相,任国子祭酒,以太学当得名儒为借口,实欲置之死地。代宗知之,迁为太常卿。大历十二年(777),杀元载后,任为宰相,诏出,朝野相贺,旋病死。

杨  炎(727781)字公南,别号小杨山人。唐凤翔天兴(今陕西凤翔)人。初为河西节度掌书记。李光弼为副元帅,奏为判官,不就。后为中书舍人,与常紊并掌纶诰。元载为宰相,引为吏部侍郎。元载被杀,贬为道州司马。德宗继位,升任宰相。建中元年(780)建议废除“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制,改行以资产多少为标准的两税法,改善了税赋收入的状况。次年为卢杞所陷害,贬谪崖州,被杀。

杨嗣复(782848)字继之,弘农华阴人。仆射杨于陵之子。嗣复自幼聪明过人,年二十,进士及弟。次年迁左拾遗,因善礼学,改太常博士,再迁礼部员外郎。后迁兵部侍中,长庆元年(821),以户部侍郎制诰,正拜中书舍人。更多关于杨氏资料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天下杨氏一家亲。文宗继位,拜户部侍郎,后任尚书左丞。太和中,李宗闵罢相,杨嗣复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宗闵复相,迁为西川节度使。

开成初,为户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三年(838)正月,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嗣复专天下事,进加门下侍郎。开成五年,武宗即位,嗣复罢为湖南观察史,再贬潮州刺史。宣宗即位,拜吏部尚书。大中二年(848)自潮州还,至岳州病卒,年六十六,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孝穆。

杨  佶(  —1079)字昌时,少小好学,幼年即能精通五经大义。后辽圣宗知他聪明过人,即召他进宫作诗,以进行测试,大获奖赏。马上授与秘书省教书郎之职,后中进士,任著作郎。重熙十二年(1053)升迁为枢密院承旨,度支使等职。后历任枢密院副使,长宁军节度使,山西路转运使。清宁初升为南京(即今北京)枢密使,封赵国公。咸雍初年任尚书左仆射,后任中书令兼宰相,并封赵王。大康五年(1079)病卒。

点击下面链接按钮,输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询  | ★寻找家族宗亲

★家族字辈查询  | ★家族活动查询

杨  荣(13701440)字勉仁,初名子荣,明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编修。历成祖、仁宗、宣宗和英宗四朝。成祖时入文渊阁,迁侍讲,进右谕德,赐二品服;仁宗时进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中加少傅,英宗继位进少师。杨荣富有才智,见事机敏,多谋善断,最受成祖知遇,号称“东杨”。1440年卒,年七十,赠太师,谥文敏,授世袭都指挥使。

杨  溥(1372—1446)字弘济,石首(今湖北石首)人。与杨荣同举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因太子遣其迎帝,迟至,系狱十年。仁宗即位,被释擢升为翰林学士,进太常卿,掌管弘文阁事。宣宗即位,召入内阁,升礼部尚书。英宗即位进少保,武英殿大学士。溥适直廉静,无城府,性恭谨,号称“南杨”。1446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杨士奇(1364—1444)名寓,字以行,号东里,明江西泰和人。明建之初,召入翰林院充编纂官,修《太祖实录》。永乐初,进左论谕,入内阁,典机务。成祖北巡,与蹇义、黄准留辅太子。仁宗即位,任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宣宗即位,修《仁宗实录》,任总裁。英宗初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朝政。士奇为官清廉,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行一致。号称“西杨”。1444年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明世贤相,首称“三杨”。所谓“三杨”,即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1403—1449)宰辅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他们在辅佐明初洪武之后的半个世纪内可以说是“天下清平,朝无失政,中外臣民翕然”的局面。时称“三杨开泰”。

杨廷和(1459—1529)字介夫,四川新都人。父杨春、湖广提学佥事。明成化十四年(1478)先其父成进士。弘治二年(1489)进修撰,《宪宗实录》成,以预纂修进侍读,改左春坊左中允,侍皇太子讲读。正德二年(1507)由詹事入东阁。由于不听从刘瑾,改南京吏部左侍郎,迁南京户部尚书。后召还,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第二年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柱国,迁改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1529年卒,年七十一,赠太保,谥文忠。

(六)历代名将

杨弘信(    ),杨业之父,原保德州(山西保德)河曲县人,后迁麟州(今陕西神木)。五代后晋勇将,麟州刺史,抗契丹名将。后晋天福元年(936),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以博取“儿皇帝”之位。信获悉怒发冲冠,即率部与契丹战于晋西北,大胜,扩地至石州。二年即与折从远(折太君祖父)结盟,共御拓跋彦超。信率部渡河西上,克麟州。更多关于杨氏资料请搜索关注公众号天下杨氏一家亲。开运元年(944),与从远北攻契丹,取丰州(今陕西府谷),次年又与折从远父子合兵破信州,东破朔州,收复大片国土,有力遏制了契丹南下。

杨  业(927—986)初名重贵,又名继业。仕北汉至建雄军节度使,侍卫都虞侯,赐姓刘。与契丹对垒三十余年,谙练边事。北汉之后归宋,复姓杨氏,迁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曾败契丹十万之众于雁门关。雍熙三年(986),宋大举攻辽,他助潘仁美西路出雁门,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不久宋军主力在河北战败,奉命撤退,他被迫接受主帅潘仁美和监军王之命,孤军奋战于陈家谷口(今陕西朔县南),终以寡不敌众,身陷绝地,伤重被俘,不食而死。业即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郎(延昭)为崇仪副使,殿值延浦(延定),延训(延光)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辉)、延贵(延德)、延彬为殿直。

杨延昭(958—1014)又 名延郎,杨业之子,父出征必以从。大平兴国中,补供奉官,以崇仪副使出知景州。历任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史,保州防御史、高阳关副都部署、英州防御史等职。延昭智勇善战,号令严明,治军有方,与士兵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屡破契丹兵,号称杨六郎。大宋祥符七年(1015)卒,年五十七。

杨文广(  —1074)字仲容。以讨张海有功,授殿直。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治平中任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与州防御史。熙宁元年(1068),击溃来犯西夏军,为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兵都虞侯。辽人争代州地界,文广献阵图并取幽燕策、未报而卒,赠同州观察使。

杨存中(1102—1168)原名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代县西南)人。初隶张俊,从讨苗傅、刘正彦兵变与李成叛军。绍兴元年(1136)大败伪齐军,获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之捷。十一年与刘等破兀术军,获柘皋之捷。旋与王德欲解濠州之国,大溃。高宗朝,任殿帅二十余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下,同虞允文扼守镇江。隆兴二年(1164)都督江淮军马,协调诸将,坚持不能弃淮保江,次年以太师致仕。1168年卒,年六十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