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手机多久没关机了?

 雨萌小站 2021-08-20

Mar.

17.2020

早上给物流公司打电话,对方却显示关机了,一开始很气愤,觉得他们这是在逃避工作,可转念一想,人家也有休息日,也有自己的生活,难道一定要随叫随到才算是恪尽职守吗?

现在人离不开手机,就连晚上睡觉也要保持开机的状态,好像手机关了就代表着与世隔绝,总让人感到若有所失的痛觉。想来,刚上大学时的我,每晚都会关掉手机入睡,可后来设了手机闹钟,也就整夜整夜的保持开机了。偶尔手机有些小问题,也不用去花钱修理,往往重启一次就解决了,然后继续开机,不曾合眼。

究其背后的原因,我想是人们害怕失联,就像是害怕孤独终老,所以努力迎合人群,试图挤进通过手机建立的联络网,让这片网络上有一点是属于自己的。这样获得的安稳感是不必做太多思考的,闲逸且无惧。

《乌合之众》里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保持联络”的原因吧,隔离在人群之外,总害怕“狼来了”。

其实要说“享受孤独”,那么我真的算是做得好的,因为我喜欢自己独处时的样子,即使一言不发也不会有人问你怎么了。或许我永远也不能理解那些聚会时滔滔不绝的人们是怎样的心理,因为一旦我觉得很自在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关心的问我:“怎么了,为什么不开心呢?” 于是便开始了迎合,就像推开房门,把自己置于拥挤的人群。当然,我知道自己也许只是特例,因为大多数人都很习惯在羊群里扮演自己,似乎他们其中任何一个就可以代表整个羊群,熙攘且随遇而安。

季羡林曾说,人生有三种关系,第一种是人与大自然;第二种是人与人;第三种是人与自己。我从不羡慕那些擅长人际交往的人,因为我觉得那于我来说就像是一种扮演,就像我常在面试前让自己进入角色一样,我在每次比赛类的场合前都能让自己暂时变一个人。兴奋和紧张能够让人有很入流的演技,我也可以在处理某些棘手的问题时干净利落,甚至我可以滔滔不绝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只为了短暂的演出成功。但是,在没有观众的时候,能够和自己相处融洽就不容易了,因为没有了人群里的相似度,你必须在没有对比的情景中快速找到自己,这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就像是一场热闹的聚会结束,你送走友人后独自往家走,一路上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和空虚,因为这就是所谓的孤独。

有人将“孤独”两个字拆开来看,看到了孩童和瓜果,小犬和昆虫,那像是田间小院里闲暇的时光,没有畏惧和慌张,一切都宁静得井井有条。或许,学会独处就是在内心搭建起乡间小院的过程,这个时代离不开人群的重叠和通讯的轰炸,但喧嚣之中也希望我们可以不丢下独处的能力。适当的时候关掉手机,短暂性的做一个隐居山林的“孤独者”,沉淀自己的过往,酝酿自己的故事。不用担心,这并不代表着不合群,只是你的独立思考需要适时的隔离而已。

雨萌小站

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