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了网课,以后还会有学校吗?

 雨萌小站 2021-08-20

May.

19.2020

各地开学又延迟了,虽然如今涉及“学校”的事情已和我没什么关系,但说实话,上学时的我却曾无比渴望如今学生们的“屏幕隔离”。其实对我而言,或许“上学”这个词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生拉硬拽”的抗争。记得去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把老师踢了,然后拽着奶奶的衣服就跑。感觉这种离开家去到一个陌生环境的经历,是意识里不愿接受的事情。

后来上了小学,不得不说,那种“离家”的恐惧感带来的了一段段被学校挟持似的生活。后来转过几次校,也升了几次学,每次离开一个熟悉的环境转而融入新的环境时,身心都会因排斥而感到疲惫。如今跌跌撞撞走出了校园,本以为那些年老师口中的社会,将会以更恐怖的姿态左右我的人生,然而并没有,相比校园里的压力,我反而感受到一种虎口脱险的庆幸。

离开校园多年,至今却依然记得这样一幕,那是在小学一年级,班里新来了一位同学。我们在教室里坐得笔直,等待她的到来。老师走出门,只听见她在走廊里嚎啕大哭,就像诱拐儿童抗拒坏人的胁迫,我们坐在屋里,安安静静地用耳朵欣赏着这种对抗。后来,她成了和我们一样安静的学生,听老师的话,用心学习。其实在听到她尖叫的时候,我马上就想起了自己曾“宁死不屈”的心理,于是我也不知道面对“学校”的“囚禁”,到底是对是错,该不该反抗。

人的习惯能解决很多事情,很快我们就认识了新朋友,熟悉了新环境,也有了笑声常伴耳畔,甚至玩耍时还会忘了回家吃饭。因此,这场“离家”的战争最终是达到了双赢的。总觉得在那以后,人生的旅途也在走向回家的相反方向,就像那场对抗的哭喊过后,有一种力量将我们越推越远了。

眼下因为疫情的影响,学生们实现了我儿时的梦想——在家上课。这似乎是特殊时期,学生们的短暂处境。然而我却在想,如果这种教育方式也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那么这种“短暂”会不会无限延期下去呢?对于应试的学生们来说,做题和讲解不一定非要面对面进行。当然,你也可以说网课限制了学生们社交能力的提升,但试问如今社交有多少是需要面对面交谈的呢?

我的微信里有很多人我从未见过面,只通过文字和偶尔打电话来完成工作。我不需要知道和他们坐在一起时的气场交流将会如何,我只需要把要做的事情打出来发给他们,然后就会得到反馈。可想而知,这样的现实情况,也是每个学子日后要面临的形势。

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里,网课会取代现实的学校吗?我想,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线上教育很有可能会覆盖线下教学,但对于这种“网课时代”的到来,我却替未来的孩子们感到一丝遗憾。尽管从小到大,我都很排斥上学这件事,但依然不得不承认,将同龄人真实地聚集在一起时,才能真正使他们通过彼此的语言和行为,产生共同成长的动力,以及相互作用的影响力。这种肢体交流带来的学习,比应试教育里的文字交流更符合人性的需求。

所以,尽管时代的发展促使我们远离“聚集”,但“离开家、走出去”却依旧永远是人类社会进步里,最伟大的命题。

雨萌小站

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