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知道为什么郭德纲要关闭评论了!

 雨萌小站 2021-08-20

Aug.

06.2020

最近,热播的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蓝盈莹因为表现力太强而被评论说是野心太大、好胜心太重,一度成为众矢之的。然而在这些席卷而来的各式评论中,却唯独少了一种声音,那就是“尊重”。作为一档比赛晋级类的综艺节目,明星作为选手参赛本来就应该要野心勃勃,这也是对比赛的尊重。然而,却总有异样的声音出现,成为了评论区的最大恶意。

反思我们的媒体网络,各种新闻热点都会伴随大量的评论,这些网友发表的意见,有的会帮助人们对事件本身加以了解,但大部分的评论表述都是个人感受层面的空泛抨击。人们太喜欢对人、事、物加以评价了,似乎评价别人可以抬高自己,让自我的存在更有意义。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或许就是因为我们性格里对外界评价的过分在乎与关心,才造就了我们本身愿意去评价他人的特性。

最近一段对伊能静的采访中,伊能静为了向大众展现自己的幸福,便评价梅艳芳:“连最后都已经瘦成那样,在台上还要穿婚纱。”结果更是被关锦鹏导演评价:“什么时候轮到伊能静指手画脚。”当然这两段采访也被网友的各种评论声覆盖,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评价别人”这件事,其实是一个轮回,也是所有人都擅长做的事。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对别人的生活、价值做出批判,然而这种发声却是大众最低微无用的论述,除了个人情感的宣泄,再无价值可谈。

由此想起了郭德纲关闭微博评论时说的那番话:“你就随便拍个灯,你看吧,网上各种奇葩评论说什么的都有,每个人站的角度都不一样。你心说你不就拍个灯吗,但是就有人骂你,显你们家有电啊!”

“如果是实名制发帖,打字之前先把我爸叫什么,我在哪上班,电话多少写出来,那就没人瞎骂,天下太平。”

的确,网上的许多恶意评论都来自那些网络潜水的杠精,他们可以脱离现实社会的存在感,隐匿在日夜示人的面具下,以虚拟的身份来放肆评论,如同一种发泄和伪装。

如果说评价别人是因为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感,那么在意别人的评价,就是一种存在感极低的表现。心理学认为,所有人在儿童时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通过外界和内在的评价从而构建出自我存在感和价值感。而家庭便是影响自我价值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父母约束孩子要表现好才能带他们去游乐园玩,那“表现好”就成了一种对孩子的思想束缚。如果他表现不好,就不会得到认可,也不会得到奖励,因此他们在成长中也会格外在乎别人的认可和评价,因为这种“表扬”是可以带来收益的。

或许正因如此,心理学才会流传这样一句名言:“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要将这种歪风邪气彻底扼杀,那么整个社会都要做出努力。首先,要减少人们对评价的影响,其次,当人们都不在意外界的评论,而专注于做自己的时候,恶意评论也就自然因为毫无存在感而自我消失了。

那么,要如何看淡别人的评价呢?我觉得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自信。一个有强大自信的人,一定是对自我有规划,对未来有目标,对理想有追求的人。当我们的自尊心不必从他们口中获取的时候,自我认知也会从依赖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转变。当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自己从内心获取的自信时,外界的声音就会变得卑微。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犯错,也都会有闪光的部分,我们虽然经历不同,但都有各自的使命和信仰。有时想想,其实生活是自己的,我们每个人要做的不过是走完自己的朝圣路,至于别人的路,和别人的意见,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希望这个社会可以进化成这样:我们可以接受差异,也允许别人与自己不同;我们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也不会因别人的三言两语而轻易改变自己。

如此,便可天下太平了。

雨萌小站

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