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斤出售,是纸质书籍的陌路

 雨萌小站 2021-08-20

May

26.2021

随着电子图书的兴起,纸质书籍就像旧时的书信那样随邮筒走进了颓废。很少再见到以售书为主的小店铺,开在人声鼎沸的街巷里,只剩下一些以售卖情怀为主的小店,飘散着咖啡奶茶的香气,兼卖文具或旅游伴手礼。

还记得从前的愿望,是在一处幽静的小路旁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店铺不必铺张,小而温馨的气氛浓郁,同售些鲜花草木,无人光顾时还可装点门面。一只不会远走的小狗,几只懒洋洋寻阳光入睡的猫咪,同书香斑驳的树影一起簇拥着小店。客人也不必多,个个面善和蔼便好,来时会道你好,走时会微笑。

可是如今,这样的愿望实在成了沉入海底的烂礁,匆忙的时代未能留住沉淀的书香,反而推崇着浮躁走向了极盛。大街小巷,再难见有年代感的书店,偶尔只是路边摊上有些贩书的景象,风吹着书页快速的翻动,三千年的《史记》竟被烈日一瞬间翻阅而过,未能留下一行观后感,却在泛黄的路上又添了几份深沉。

当铅墨的味道在人群里散开了,得不到屋檐的庇佑便和蔬菜瓜果的价值等同,就连售卖的方式也沦为相似,同样一块纸板上,写着“十五元一斤”的标识。这时候,无论你是多么有名的作家,思想能够传递多远抵达陌生人的内心,你的文字,都已不再以内容为王,而是与纸张的重量相关,只剩下秤杆上那几个游离的数字。

即便如此,电子书籍上那些清逸的文字,以及自选的文体和阅读方式,都无法抵达一种实体书本所传递的位置。纸墨的融合,像风与月般不可分割,仿佛那些清瘦的字体透过了纸纤维的层层阻拦,仍有力地撞击着你的眼眸。

这种对实体书的阅读方式,是会因为纪念感而上瘾的。在文字需求强烈的今天,有时候急于阅读某本书时,还是会选择在手机上浏览。不过我每在手机上读一本书,也会在网上同时买一本,这样先缓解眼下的渴望,再慢悠悠等待纸质书漂洋过海来到身边。有时候读的快了,等书邮寄到时也刚好读完了。以为只能当作收藏品高居阁楼,但拆开包装翻看起来,竟觉得和之前在电子屏幕上读到的不是同一本,即便是文字相同,但质感却让很多内容也变了滋味。实在很难解释这其中的原委,就像同一季节里的花草,相同的温度下,却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家里的书不多,不过有些就像工具书一样,被翻看了无数遍。看那些小本的散文集,从来不需要酝酿感情,也不必从第一页看起,有时候觉得生活没有滋味了,就随便翻开一页读上两句,很快就能入境,思绪也轻盈了。你说它们无用,的确也未能入选教材或考试重点课程,但它们却真的能解决生活里关于情绪的问题。所以说它们是工具书一点不假,作为改善心境的工具,它们确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有些书能让你忘却眼下的烦恼,有些书能让你放下多年的困惑思虑,而有些书还有睹物思人的作用,能让你在故人远走的背影下,重拾许多过往云烟。

或许对于文字的热爱,就像是对四季流转的眷顾,有些一瞬即逝的感受,与四时花开一样,有着短促却力透纸背的苍劲,能够磨平岁月里诸多生涩的棱角。当这些思想被印在一页页净纸上时,其实也意味着一种文字的归宿。科技时代的编码与程序固然简化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许多虚浮的生命找不到沉淀的方向,就像文字拥抱了纸张一样,有些融合的痕迹,是我们对安稳踏实的向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