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腾岁月,新疆伊犁草原文物与民族风情展

 阿榧榧香 2021-08-20

★旅游地点:无锡博物院之西区二层临展厅

位于无锡博物院西区二层临展厅的是“奔腾岁月——新疆伊犁草原文物与民族风情展“,这是由无锡博物院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

伊犁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狩猎、原始农-畜业时代再至早期游牧时代,及至历史时期乌孙在那里建立了游牧国家。后来随着游牧民族的不断迁入,形成了今天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我七月份去新疆旅游的时候,因为时间太紧,并没有前往伊犁博物馆游览,现在想来,还颇觉得有些遗憾的。

这次在无锡博物院展出伊梨州博物馆藏品百余件套,以伊犁不同时期的草原文化为主线,展现伊犁在奔腾岁月中留下的历史印记,展示伊犁的瑰丽珍宝和民族风情。展出时间是2017年9月16日至10月29日,我不知道至展览结束是否还有时间再来参观游览,所以还是把原本并不充裕的参观时间一挤再挤。

第一部分“狩猎时代的草原文化”。最早进入伊犁河谷的是猎人,考古人员在巩留县山口水库墓地南部的地表采集到几件狩猎时代晚期的石制品,在昭苏县采集到更新世晚期的猛犸象臼齿,在尼勒克县克其克苏布台村出土了全新世初期的鹿角。狩猎是草原居民的最爱,即使在很晚的时期,在游牧居民的生活中,狩猎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过,伊犁人猎的可不是一般的动物,而是猛犸象啊!

第二部分“原始农-畜业时代的草原文化”。伊犁草原在进入早期游牧时代之前,还经历了一个农-畜业时代,出现的时间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一时期的伊犁居民仍然保留着较原始的狩猎传统,但同时也出现了动物的饲养。

出土的文物中有素纹陶器、马鞍形石磨盘、石杵、石臼、石魔、石镰、铜斧等,虽然制作比较粗糙,但足以说明当时的居民生产中存在原始的农业生产了。

第三部分“草原鹿石文化”。鹿石是一种碑状石刻,因为雕刻了鹿的图案而得名。鹿石的形状主要有刀形、长方柱形、不规则形等,除了鹿的图案,还有牛、马、羊、猪等图案,不过以鹿为名,或许有一段时间伊犁人是以鹿为吉祥物甚至图腾的吧?

第四部分“草原岩画文化”。岩画文化起源于狩猎时代,是一种半艺术品,除了巫术的功能外,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新疆岩画可以分为岩棚画、岩壁画、砾石刻画三大类,大部分岩画的内容是野生动物、狩猎有关的内容,可见狩猎,还是草原人民的主要生活方式。

第五部分“早期游牧时代的草原文化”。新疆草原早期的游牧文化,不仅具有欧亚草原文化的普遍特征,也存在区域环境的一些特点。考古出土的马镳、马衔等文物,说明当时的游牧民族已经骑上了马背。

第六部分“历史时期的草原游牧文化”。我们熟悉的历史大概是从月氏和乌孙开始的,月氏从敦煌祁连间进入伊犁河谷,后来乌孙赶走了月氏人(我喜欢的解忧公主,就是和亲嫁入了乌孙)。大约公元前二世纪,伊犁的历史由原史阶段进入了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时期。后来,匈奴、柔然、悦般、突厥等也记载了草原文化。

第七部分“哈萨克民族游牧文化”。今天的伊犁是个多民族的居住区,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四十七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是伊犁的主体民族,1456年在楚河建立哈萨克汗国。

展示的哈萨克民族服装颜色鲜艳,做工考究。在展馆的最后部分还有一个哈萨克节日的模拟场景。

还有一个单元是“突厥时期的石人文化”,大约在第五部分与第六部分之间。在新疆草原石人的初期研究中,人们认为草原石人与突厥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过对这段历史并没有过多的介绍,陈列的石人线条简单,十分粗犷,很符合我对突厥人的固有印象。

临时展厅并不算大,在西区二楼还有一个常设的古墓展厅。不过布置得十分紧凑,按单线就能够梳理出草原文化的脉络,再配上各种展品,尽管不能说了解伊犁的草原历史,至少对伊犁有了一个模糊的了解吧。

在各类展品中,前期的文物多显得粗糙,到清代则开始走精致奢华的风格,当时与中原的交易应该很多。

温馨提示:无锡博物院在年底还有两场临时展览,“寻陶问瓷——深圳博物馆藏历代陶瓷展”,展出时间是2017年12月23日至2018年3月11日,地点在西区二层展厅;“与古人游——太湖画派近现代名家之秦古柳书画展”,展出时间是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2月26日,地点是中区二层北展厅。

自驾游:无锡博物院之西区二层临展厅

10月仲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