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柯岩,绝胜绍兴(上)——绍兴五日(11)

 阿榧榧香 2021-08-20

★旅游地点:浙江绍兴柯岩风景区

五天的培训中,很人性化地留出了一个完整的半天。虽然因此吃饭时间晚了点儿,但我们还是很兴高采烈,匆匆吃完香餐,就打车去了柯岩风景区,路上在携程上购买了门票,到了景点就直接检票进去,很方便。

柯岩景区包括柯岩、鉴湖、鲁镇三大景区,是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旅游区,总面积近七平方公里,集绍兴特色的石文化、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戏曲文化、名士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

我向来对自然风景心向往之,所以一早就想去看看柯岩的石、鉴湖的水,还没等我安排行程,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机会。

天气热得仿佛要把人烤化,但是一点都没有阻挡我们的脚步。这次培训同行的四个人,都是爱玩爱走的人,提出一个建议,往往都会成为四个人的集体行动。

走进大门,就看到一座亭子,亭中立碑“柯岩绝胜“,这四个字是王羲之的手迹,难怪要用亭子为其遮风挡雨。柯岩风景区是绍兴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被历代誉为绝胜之地。所以,这四个字,是顺应民意。

右首有一个照壁,上书“一柱烛天”四个字。照壁前面是一方小池,池水清澈。大概善男信女若要前往拜拂,可以在这里净手,可以洗净尘世污垢。

走过一段浓荫遮天的石板路,低头可以看到石板并不单调,刻着形状各异的莲花,有三步一莲的意思吧?通道的尽头,是国内最大的石莲花,半径9.9米,由99块巨石拼接而成。取数字九,应该是九九归一的意思吧?

据说,如果在早晨的十点十分,如果天气晴朗,比如今天,人立在莲心,人影与佛影就会在一条直线上,被称之为人佛合一。如果这个时候默祷,一般会很灵验。我们当然错过了这个最佳时点,见不到这种奇异的现象了。

石莲花的一侧是回音壁,这也是国内最大的砖雕回音经壁,上面刻的是佛教的《金刚经》,共五千七百来字。如果立于莲心,面壁低语,会有回声,所以这个景点被称为“莲花听音”。

往前走就是天工大佛,这是一尊弥勒佛的盘坐造像,高20.8米,法相敦厚,仪态端庄,与我们认知中咧嘴大笑的形象不同。左手放在膝上,右手则屈举作说法状。

这尊大佛据说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开凿于隋朝,距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这尊佛像的奇特之处在于造像与石龛、华盖、香炉、莲台及佛殿的石阶,都是由同一块巨石雕成的。可惜的是,香炉、莲台和石阶已经毁于战火。

大佛后的水池叫大佛池,又称拜台功德池,是古石宕遗址,柯岩风景区的宣传照片,往往会有这一方的景观。

从大佛往东,是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上丰下削,高31米,底围4米,最薄的地方不足1米,底脚如锤子倒立,在上半部分刻着“云骨”两个隶字。这块高耸入云的石柱,是石工们采剩了的柯山。

相传天上的云仙看见石工采石工们十分艰辛,就赐了石工质软易采的云骨石,但若有人心生邪念,石质便会瞬间坚硬难采。有一石工果然想把宝石偷采回去作床板,结果第二天石工们再次采掘的时候已经难以采动。

当然,这只是一则民间传说,真实的情况,可能这块云骨是作为古代石工采石时的竖标的。远观如一柱烟霞袅袅升空,所以这里又名“炉柱晴烟”。

岩顶有一棵古柏,已经有一千年的树龄,在顶端长得郁郁葱葱。大概因为无法深扎在泥土里,所以此树老是长不大,被称为“千年老不大”。

巨石背后的石墙上,有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天下第一石”,可见对此石的推崇。2003年江泽民第一次看到云骨的时候,也忍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登峰造极”。

绕过云骨,是普照寺。这座浙东名刹是唐式建筑,原名大佛寺、柯山寺,明万历年间重建,更名普照寺,后来毁于战火。现在这座寺庙,是一九九六年重建的,普照寺的匾额由赵朴初先生题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仿唐建筑。

山门的彩塑像是红脸的关公,跟戏台上的造型十分相似。

旁有钟楼,造型简洁端庄,只是我没有找到对面的鼓楼。事实上,一路随着山势攀登,还真没找到鼓楼。

拾级而上,转弯上去看到一组转经筒。我一直以为这是藏传佛教里才有的,没想到在浙东居然也有这么一套。

弥勒殿占地400平方米米,厚重古朴,里供奉的是四面佛,这尊佛像与我们常见的大肚弥勒倒是一样了。佛像塑金,高3.6米,座基分两层,下层是石砌,上层则蓝底鎏金,很华美。

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过去,才发现这四尊弥勒像并不完全一样,是由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不同时期的造型组成的,可谓匠心独具。

大雄宝殿很雄伟,占地1000平方米,高25米,唐式重檐,屋檐挑出,像展翅欲飞的雄鹰,造型很漂亮。

大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的坐像,全身塑金,饰以红色,宝相威严中带着慈祥,两侧有两位菩萨侍立。

两侧是十八罗汉,全身塑金。后面两尊菩萨分别是文殊和普贤。背后则是观音像,但并不是南海观音。

出寺后我们继续登山,通向五色云手,背后则是白佛手。一面刻着“救世圆满”,另一面则刻着“大慈大悲”,正是佛家真义。

再往前走还可继续登山,路两侧的绿树荫下,是佛家的各种手势,诸如白莲华手、宝体手、化宫殿手等等,不胜枚举。

我们对佛教都不太懂,所以只觉得手势各异,大约有大法力,并不理解其含义。原来这里是手印山,一路走来,都是佛家手印。

走到尽头,是一尊观音像,端坐莲台,手持净瓶,两侧的善财童子飧在石上,仿佛带着调皮的笑容。

再往前走就是下山道,道路两侧是菩萨的塑像,大多数都是心宽体胖的造型,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途经一路山坳,有点类似于一线天,不过更宽些。两侧的峭壁,把阳光挡住,前有深潭,这里比周边更凉爽一些。

下到山底,是一条长廊,廊内有碑刻,其中有一块碑显然久经沧桑,在默默地向游客们诉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故事。事实上,我们一路绕山道走来,还没有遇到第二拨游客。

菩萨群雕像由活佛济公收尾,“鞋儿破、帽儿破、一把扇儿破”的济公,在中国也算是家喻户晓了。虽然他不是最精研佛法的,却绝对是最特立独行的僧人。

从来俗世多纷扰,最羡湖心独钓翁。

欲棹兰舟闲诵月,且行水岸醉吟风。

——七绝

培训顺游:浙江绍兴柯岩风景区

7月盛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