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开碧螺春,醉人茶花香

 阿榧榧香 2021-08-20

★赏花地点:苏州缥缈峰景区

江南的冬天没有太阳,即使气温不算太低,也总觉得阴阴郁郁的。走进水月坞入口,我们忍不住有点懵,我们早上开车都路过这里啊!不过当时以为这里不能入内,所以辗转找到了涵村坞。

还来不及懊恼,走过一段拓展营地,我们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片小花。花不大,白色的花瓣,仿佛如同羊脂玉雕刻出来似的,莹润水润。晚上刚下过小雨,花瓣上便星星点点地承了雨露,一颗颗如水晶般晶莹剔透。花蕊金黄,和白色的花瓣搭配在一起,这颜色不是素白的淡,也不是金黄的灿烂,却显得说不出的和谐。

寒风萧瑟,可是这些小花们却肆意地开放着,跃动着的笑颜仿佛一个个小酒窝,让人看得心生欢喜。

“这是什么花?”我一边疑惑地问,一边自问自答,“有些像油茶,可是油茶比这个要高,不会长得这么矮才对。”

小伙伴对花的兴趣远没有对动物那么感兴趣,很不以为意:“不知道,要不就是茶花。”

“茶花也不是这样的吧?”我犹豫。

等我们走到一处规模更大的茶圃时,看到上面的牌子赫然写着“碧螺春基地”,顿时惊得张大了嘴巴:“这、这是碧螺春?”

大凡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碧螺春大名的。毕竟作为十大名茶之首,碧螺春在茶叶界的名气,绝对是站在塔尖的位置。中国十大名茶有很多种说法,根据评比的时间段,十大名茶会有一点小改动,但碧螺春基本上都是冠军,偶尔会掉到第二位。

比较权威的评比结果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当时评出的十大名茶是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

清朝康熙年间,因为碧螺春茶大丰收,原来准备的窗口实在装不下了,就把多余的茶纳入怀中,不料茶叶受热发出一种异香,采茶人闻到后就说是“吓煞人香”,这四个字是苏州的俗语,就是香气十分浓郁的意思,所以众口相传就成了茶名。

康熙皇帝南巡时,江苏巡抚就献上了此茶。烹茶本是雅事,这茶名未免不够优雅,于是康熙帝赐名碧螺春,从此名气更大,地方官每年需要采办一批茶叶进贡

绿茶最名贵的大多是明前茶,也就是清明前后采茶叶顶梢的芽头,历经杀青、揉捻、搓团显毫和烘干,大约接近五万棵茶树的嫩芽才能炒制出一斤左右的碧螺春明前茶。

于是,碧螺春便成为了达官贵人们的专利,普通的洞庭人民反倒不易尝鲜。即使到了现代,明前碧螺春也是天价。

错过了明前,往后的茶叶价格就越来越亲民了,所以我们平民百姓才能喝到碧螺春。

茶叶的形状很有特点,干的时候卷卷的像一只碧螺,在水里泡开就仿佛一朵朵浅绿色的花朵,一颗颗嫩芽在玻璃杯里,本身就如同一幅画。虽然宜兴盛产泡茶的最佳搭档紫砂壶,不过我还是喜欢用玻璃杯,一边喝着茶,一边品着香,一边赏着叶。

喝过了茶,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它的花,大约它的叶子实在是太出名,竟让人忘了,原来碧螺春也会开花的。它的花开在寒风里,开在冬雨中,开得这么美!

一丛丛小小的灌木满是花苞,花当然也开了不少,但真正到盛花季,估计还要再等等。难怪古人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碧螺春这里也是一样的,不经过冬季凛冽刺骨的寒气,怎么能够得到“吓煞人”的香?

轻嗅一朵茶花,淡淡的香气,已经弥漫在鼻尖。

白云,抽几团丝线

绘成了雨

碧螺春,花开繁星

贪婪地抽出新芽

宜兴的紫砂壶

描绘精美的花纹

倚门盼望

印着月亮的二泉

叮咚唱着欢歌

心已滚烫

——现代诗

自驾游:苏州缥缈峰景区

1月仲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