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岭岩,壮乡风情和地下宫殿(3)——广西七日(3)

 阿榧榧香 2021-08-20

★旅游地点:南宁武鸣县伊岭岩风景区

伊岭岩溶洞是伊岭岩的主景区,三个大大的红字就高高地刻在洞口。岩洞开发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时岩洞的诡异盛传已久,时为新华社广西分社记者的本地人氏苏永勤冒险带领本村人入洞,揭开了洞中的神秘面纱。1975年10月1日开放迎客。

广西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地下水沿着山体中的许多破碎带流动,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形成了壮观又秀丽的山峰和各种奇异的景观。

岩洞位于梁满山腹中,原来是一段地下河道,后来因为地壳上升而成为了洞。经过千万年水对岩石的溶石作用,形成了今天瑰丽的岩洞。从导览图上可以看出来,整个岩洞的形状有点类似于海螺,深45分,面积2.4万平方米,分为三层曲折迂回。

在洞口就可以看到钟乳石的风貌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由此可见一斑。石钟乳和石笋形成的石柱,在洞口就能看到,可想象洞内在灯光映射下会更美了。

伊岭岩洞原则上每批五十至六十人,不过非旅游旺季,很难一次性等齐这么多人,所以十来个人也由导游带进去了。

走进去才知道为什么需要由导游带领了,倒不仅仅是因为安全的问题。因为溶洞融入了“寻找太阳的母亲”传说故事,讲述了骆越民族先祖从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故事。如果没有导游讲解,谁能够把烈日灼世、风暴森林、万丈深渊、逐日寻光、金乌普照、万世太平这几个景点,与美丽的传说结合起来啊?

下行二十级台阶,就到了洞口。观音和南极仙翁的塑像一为素像,一为彩塑,可能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故事吧。郭沫若1963年曾到这里游览,赋诗“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意思很直白,就是说伊岭岩堪比桂林的地貌。当时岩洞还没有改造完成,郭先生看到的是原汁原貌的溶洞。

两只狮子活灵活现,站在门口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当然,如果不经解说,可能第一眼并不能看出来狮子的形象。所谓“双狮迎客”,自然有一些只可意会的成分。

从入洞到出洞,游程其实也不算太长,1100米的距离也只是溶洞比较常见的长度。洞里的灯光打得很鲜艳,曲折迂回中,只觉得柱幔幢幢,目迷五色。

大厅很壮观,足可以容纳上千人。不过有的地方却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

越过空中走廊,往下看奇石林立,看起来很深,果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腿脚不便老眼昏花的游客,确实需要格外小心。

整个岩洞被人为地划分成了八大景区,欢乐的壮乡、空中走廊、瑶池盛会、红水河畔、海底奇观、山乡夜景、江山多娇、北国风光、芦笙送客,每一区域里又有若干个小景点。

像展翅欲飞的金凤凰,挂满“谷物瓜果”的五彩丰登,还有海狮、海龟、海豹等组成的海底奇观,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满眼都是绚丽的色彩,满目都是形状各异的钟乳石。

配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每一块钟乳都似乎生动活泼了起来。果然,人是需要一点想象力的。当然,这里的灯影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才能让游客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其实要说伊岭岩溶洞,在广西应该不算太出彩,名气比较大的是桂林,像银子岩、芦笛岩都很著名

。作为一个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发的岩洞,伊岭岩从规模还是钟乳石的种类来说,其实也算不上太出彩。

不过声光的运用倒是一大亮点,再加上比较险峻的地形,更胜在伊岭岩胜在离市区比较近,交通也比较方便,因此游客还是不少的。

有意思的是广西的岩洞大多叫“某某岩”,而在江浙一带,就喜欢称其为“某某洞”,像善卷洞、张公洞、黄龙洞之类的,或者干脆冠以更漂亮的名字,诸如灵山幻境、瑶琳仙境,听起来整个档次上升了不止一个啊!听着就很令人向往,因此这些洞的名气都很大。

一个多小时的游程很快就结束了,一场眼睛的盛筵很令人惊叹。虽然对于经常逛溶洞的我们来说,似乎灯光打出来的景像很难有新意,反倒有点羡慕郭沫若老先生能够看到原生态的溶,石笋、石柱们被灯光映射之后,再被赋予了各种景象,有的是真形象,有的多少有点牵强了。

从洞里出来,又被猴子们“包围”了。看着这些呲牙咧嘴的猴子,我们只能庆幸今天没有带什么鲜艳的物件,不然可能会遭遇“群起而攻之”了吧?旁边有工作人员大声喝斥,可是猴子们却似乎并不怕他,一溜烟地蹿上了树,就算再狠的人也只能一脸无奈。毕竟,你也没有人家身手灵活啊!

好在猴子们只是看着挺凶,倒没有对人动手动脚,所以虽然心里微微发怵,倒也没有太过害怕。主要是因为我们出来得有点晚了,没有同行的游客给我们壮胆啊。所以,到后来真有点落荒而逃的意思。唉,毕竟周围的猴子实在是太多了啊!

我想,伊岭岩的猴子,足够我们记一辈子的。

自由行:南宁武鸣县伊岭岩风景区

12月初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