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西湖,在西北感受水润江南——兰州5日(4)

 阿榧榧香 2021-08-20

★旅游地点:甘肃兰州之西湖公园

小西湖是个很不容易让人忽略的地方,倒不见得有多么美,尽管冠以小西湖三个字,多少借用了一下杭州那个誉满中外的风景区,不过既然都去过N次西湖,“小”西湖倒也未必有多大的吸引力。只是因为这里是转车转地铁的交通枢纽,所以随便折一下就到了地头。

大门口的小西湖迎面就是一面照壁,壁上洋洋洒洒地写着一篇《小西湖赋》,难怪人家的正式名字虽然是西湖公园,可是不管地铁站还是公交站,都很自觉地命名为“小西湖”。

公园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位于七里河东侧,西津东路和滨河中路之间,滨河中路对面就是黄河,西津东路也是很繁华的所在。这里原来是明朝肃王府的园林,被称为西园。其实西园我也走过了好几处,最出名的莫过于苏州的那一座,不过人家是一座寺庙,却也有园林之妙。

因为园内有一方湖泊,大概在西北之地可称比较难得,因此就把西园扩充了一下。西园几经战火,一八八零年,当时的总督杨昌俊由浙江调往甘肃,再次重建。大约是很思念家乡的西湖,于是把西园改名为小西湖,当时也被列为兰州八景之一,又名莲池夜月。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湖公园,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不过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也算是十分难得的一座市民公园了。

公园总面积二百二十四亩有余,其中湖面七十亩,绿地八十五亩,道路广场及组景建筑二十五亩。现在我们看到的小西湖兴建于一九八四年,力求按照原来小西湖的布局建设。

走进大门,沿阶而下,公园居然下沉了一层楼的高度。倒是有些亭台颇具古典风格,有些与西湖湖心亭的建筑相类。可惜的是桥架得虽然很秀美,但桥下无水,让人看得有些尴尬。纵然想要效仿江南水乡的秀美,但长满杂草的河床还是突显了西北的粗犷。

幸好河畔垂柳依依,树茂草高,倒也颇有些江南夏日的味道。如果用西湖十景来命名,这里估计可以称之为“柳浪闻莺”。可惜没有了水,总觉得少了几分灵动,煞是可惜了。

东门有一座飞马雕塑,高高的底座上,仅有一只马蹄落下,其余三蹄均凌空而起,姿态秀伟。

“这是马踏飞燕的造型!”我很肯定地下了断语。“还真是!”小伙伴看了一眼,也失笑了。

无他,这只飞燕的造型实在让人印象深刻,它表现出了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古代人对平衡原理的掌握让人惊异。国人对它的形象基本上都会熟悉,因为在一九八三年的时候,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出现在很多场合,让人想不一眼就认识它都很难啊。

西湖有十景,小西湖规模小得多,好歹也凑了八景;萃月山清、水湾湿地、游船码头、活力花园、饮马黄河、马踏飞燕、广场入口、文化会馆。虽然效仿了西湖的命名规则,都是四个字的,听起来和看起来都很齐整,不过除了寥寥几景以外,像游船码头、广场入口、文化会馆之类的名称,也实在是太普通也随意了些。

倒是马踏飞燕本身就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字,虽然因为学术界认为此马踏的并不是燕而重新命名其为“铜奔马”,但这个名字已经影响深远。萃月山清也很文艺范,饮马黄河至少很符合黄河河畔的这个地理位置,活力花园、水湾湿地的命名实在很敷衍。因此,在我看来,小西湖的八景多半是硬凑出来的。事实上,小西湖比起杭州的西湖来,那真不是小了一点半点。

从东门绕过去,终于看到了水域,是一条蜿蜒的小河。虽然河面上架着的桥看着也不见得有多特别,不过在干旱的西北能看到没有黄色点缀的清澈河流,确实堪称难得。河畔树木葱茏,还真让人一度以为回到了江南。

这里的水域面积比较集中,小桥流水的格局不再是枯木等待着逢春,而是实实在在的水,郁郁葱葱的绿。

继续往前走,就到了小西湖。虽然湖面不大,但水很清澈,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和绿树,整个湖面都仿佛带上了一片绿意。

湖中心有座小岛,据说此岛叫旭岛,岛虽然不大,但植被很茂盛,据说岛内还有一方池塘。可惜的是通往岛上的桥被封住了,只能沿着湖换了几个角度观赏一下这座小岛。

湖畔有一组临水的水轩,同样也被锁住了进入的门,只能在湖畔看看而已。湖边挺热闹,有市民在跳舞。

公园虽然不算大,但是月季花圃花开正浓,颜色虽然不算太丰富,不过主打的粉色很艳丽。

池塘里的睡莲也开得很好,白的、粉的、红的点缀在绿油油的莲叶上,也是很诱人的风景。

走到北门,却发现人家大门正在修缮,临其门而不得出。无奈转道东门,幸好离得并不甚远。

自由行:甘肃兰州之西湖公园

6月初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