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海良| 浅谈大字创作的思维与路径(二)——对骨感的理解

 攸州刀郎 2021-08-20

由于对展厅高崇的视觉利用,及对作品本身气势扩张的需要,建筑学原理对大字创作,尤其是大字行草书创作,更具趣味性的启示和视觉引领。
 
这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经验。当今书手大都关注文本本身,对展厅空间的视觉感受较为迟钝,又缺少美术手法对空间利用的视觉经验,作品往往缺少张力和外扩气象,甚至有些作品字越大而气格越拘谨。

陈海良书法馆藏品《杜牧诗三首》

如大字行草书,尤其是八尺、丈二巨制的空间感是精心营造的。开放、奔放的空间具有浪漫的色调,更是一种趣味十足的美感传达。宏大巨制如建筑艺术般在以展厅为背景的构造中是诗意的块面勾搭,更需领会本立面从出现起对周边环境的干扰与形象的视觉渗透。作品陈立犹如不同建筑风格簇拥于宏大的空间,诗性的视觉传达,彰显出不同的构思与理念,要理解这种巨制在环境中的立体感,多维度,而不是平面设计。
 

徐渭《应制咏剑诗》

当然,书法的唯一性是一次性的即兴表达,需要对空间感的不断理解和创作经验积累才能表达这种诗性的视觉趣味。比如,在赏读徐渭、傅山大草时就深深感到这种气场对周边空间的强烈渗透。这不仅是风格的变异,也是视觉转型的巨大成功。一些张挂在其旁边的作品一般都会在其视觉的扰动中黯然失色,在视觉上备受伤害。因此,大字行草书依靠基本的技术语言,借助空间渗透,营造了诗意空间,而让人充满多维想象。这不是汉字的简单放大和块面堆砌,也由于空间巨制,手法上往往充满着野性的萌动,那种老到的笔墨,冲动般的撕咬,似乎能让人听到沙沙的纸笔摩擦声;点画的震颤、墨色巧妙搭配、线性的纠缠、虚实的激荡,其气势往往能拒人以千里之外。对字形或块面结构的空间把握,就是对空间进行无限可能变化的尝试。
 
傅山《草书临阁帖》绢本墨笔   

鸿篇巨制无论如何以什么方式占领空间,但都需要在空间具有站立感,这是对骨感的理解。大字作品尤其强调筋骨,骨架的营设是大字作品具有站立感的首要,特别在立轴作品的创作中,站立感是一件作品成功的关键。首先,在经验上需要对碑版石刻等文字意趣的吸收,增其厚重、力沉的笔墨感受。其次,宏大巨制不仅是形制本身的站立,重要的是内容组织上的站立,这是对上述原理的一种理性衍生。
 
吴琚《桥田畔垂杨七绝》

从书法史看,第一件竖式作品是吴琚的《桥田畔垂杨七绝》,之前作品的赏读是向两边延申的,而到了明清大轴的出现,那种纵向滚动纠缠的幅式,明显需要一种站立感来支撑这种轴式图像。它不仅是笔墨本身的表达,更是在此基础上对内容的有效整合,使之具有立体式的多维的站立感,从而完成对空间的占领。
 
因此,在气势上的不断扩张正越来越成为上佳作品不断表达的视觉手法。创作时不仅要把控行气的跌宕感,还要强调纵向块面间在体势中的站立式组合,中途『堰塞』或塌陷都是失控的表现。在展厅中,我们经常看到整体倾斜感的作品,这就是没有注意到站立感导致图象的整体性倾斜。图像站立处理在绘画中常被使用,画家们注重幅式的边角处理,即所谓『金边银角』,处理得当,作品趣味横生。

陈海良巨幅狂草《怀素上人草书歌》
 
构成骨架感的要素,一是中锋点画。这是点画形成立体感的笔法,是力量的体现,尤其是一些较长的点画,如果没有很好地执行中锋用笔,则很难形成对周边点画的辐射和支撑。二是厚实的块面(包括字形组合、块面合成)。大字书法图像,往往由较多块面来进行有序的调叠,使之具备视觉上的虚实、疏密,甚至形成块面的三角支撑,或者说是不规则的菱形等。无论中西,上佳的绘画图像都有稳定的三角支撑,书法图像一旦注重视觉感受就得遵循这一规则。书法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空间渗透的意象中同时又展现了作者心灵的内省性笔墨感觉。
【未完待续】


有一种爱叫点赞转发

感谢关注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