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金融的,难得有自知之明

 小贝Career 2021-08-20

贝壳人才工作室由一群热爱教育的资深金融和商界人士发起组成,为青少年人群提供金融、咨询、快消等商科领域求职规划、认知提升、人才定制培养等教育服务,致力于做一家有价值、有使命的青年教育工作室。

文/by 人才工作室庄总

现就职于某银行金融市场部


今天我们聊点大的话题,聊聊人生在世,或是说人进入社会,哪些能力是难能可贵的?
我们离开校园,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自己的身份和责任马上就发生了变化。学校里,年龄再大我们也是孩子,老师和学校会对我们倍加呵护;但社会里,年龄再小我们也是个成年人,领导和公司可没有呵护你的义务和心情。如何尽快的适应角色,如何尽快地褪去稚气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能力,那什么能力是最重要的呢?可能有人会说强大的自控力,有人会说坚韧的品格,有人会说出色的交际能力,我觉得这些说的都对,但我今天想说单说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具备了,能让你少损失,更能让你少招嫌,这个能力,就是自知。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我觉得老祖宗能把这句话单拎出来,还真是挺有他的道理的。
不自知分为两种,一种是高估自己,一种是低估自己。
其实低估自己倒还好,只是自己受些损失,但不会影响他人。所谓妄自菲薄嘛,其实就是谦虚过了头,这其实本质上还算是个好品质,只不过是有些过了,就变成了不自信,原本自己能办的事,也没那个信心和勇气,最后落得个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这对于个人而言确实是莫大的损失。除此之外,还容易招来的是受到别人的欺负,人这种动物,有一种特别不好的品质,就是蹬鼻子上脸,人家明明是谦虚,是内敛,但有的人就会以为人家真的是个弱鸡,就会不知分寸、不识时务,耀武扬威,班门弄斧,嘴脸可笑而可鄙,孔子说『近之则不逊』,我发现很多人就是不能太给他们好脸儿,他们太容易不逊了。
上面讲的不逊的人,其实某种程度来讲就是一种高估自己了,现实生活中高估自己的人太多,甚至我们每个人业经常也会不经意间就高估了一下自己。人这种动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总会觉得自己是对的,自己是好的,让一个人承认他的过错和他的不足其实是很难的,这种常年的正向自我评价,难免不会偶尔评价过头,难免不会有高估自己的时候。所以,偶尔有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谁还不犯次盲目的错误,但有的人,常年沉浸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好了。关键是,高估自己这件事,往往是需要通过在别人面前的比比划划来实现,这和低估自己就不一样了,这是实打实地让人讨厌。
高估自己,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高估自己的地位,一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高估自己地位的人,总是有那么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工作中,他们总是会觉得自己在同一级别的伙伴中相比,更为优秀,更受领导的喜爱,更有发展前途,总是喜欢指指点点。我的同事里就有这样的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是他的常态,甚至有时连鸡毛都没有。他们还喜欢到处吹嘘,尤其在酒桌上高谈阔论,非要摆出一副自己很有背景、自己贼好使的感觉,看着让人好笑。
高估自己能力的人,一方面会在工作上坑人,大包大揽,什么事都觉得自己没问题,还都抢着来,特别好表现,然后干出来的东西跟屎一样,还得要其他同事擦屁股。再不要脸一点的,甚至还会把责任就势推给同事,属于典型的不出力反添乱的人。另一方面,他们都好为人师,这是最让人头疼的,来不来就像给你指点一番,年纪一般大,甚至可能还小你两岁,也不知哪来的那股老成劲,语重心长的架势说来就来,我怎么就这么缺人教育呢?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被肯定、被称赞的,这是人的一个基本天性,可以理解,但为了满足这样的天性,有的人就有点跑偏了,他是先不停地认可自己,称赞自己,然后误以为大家都是这样的。大家每个人的朋友圈里也都有这样的人,那字里行间洋溢的自信和满屏的优越感,真是让人费解,总是有一种我和我的都是最好的,其他都是垃圾。但其实,偶尔我也挺羡慕他们的,起码他们过得还真是快乐。
解决这种没有自知之明的问题,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反思。反思也是个很重要而且很稀缺的品质,还是那句话,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好着呢,自己是最好的、是最对的,想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是很难的,但是自己跟自己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呢,别人又不知道,孔子尚且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多反思反思自己,有什么不应该的呢。静坐常思己过,多想想自己的糗事和窘态,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心里就有数了。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顺时不漂,逆时不沉,不易妄自菲薄,更不可盲目自大,本本分分、踏踏实实,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掂量着自己的斤两,说自己能说和该说的话,做自己能做和该做的事,不卑不亢,更不招人烦,我觉得真的是善莫大焉。
年轻的朋友们请引以为戒,自己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了解世界,更有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