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笔记: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大吕 2021-08-20

半死桐
作者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阊,chang,一声。
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高百尺而无枝,上有高峰所压,下有深溪相逼,冬天受雪霰欺凌,夏天被雷电劈击,其根半生半死,斫以制琴,用最好的乐师来演奏,其声音也为天下之至悲,鸟听不能飞,兽听不能走,虫听不能前。
清霜后,秋天,此处双关指贺铸年老。
头白鸳鸯,鸳鸯头上有白毛,故称头白鸳鸯。贺铸《惜余春》词:“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李商隐诗:“共笑鸳鸯绮,鸳鸯两白头。”现在婚礼上的祝福“白头偕老”,原是说鸳鸯的,化为相伴到头发白、终身相伴的意思。
原上草,露初晞。化用《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这是汉代的丧歌,据说是田横与八百壮士自杀后,他的门人哀悼他的歌,原歌分两段。汉武帝时的乐师李延年将他改编成两首歌,其一就是《薤露》。薤,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鳞茎和嫩叶可食。读音是xie,第四声。晞,干。读音是xi,一声。
旧栖,旧居,指之前夫妻两人在苏州的旧居。
新垅,新坟,指贺铸妻子安葬的地方。
夜补衣,贺铸曾有诗《问内》,其中说:“庚伏压蒸暑,细君弄咸缕。乌绨百结裘,茹茧加弥补。”说的是妻子在三伏天正热时,为他补冬衣,未雨绸缪。
试翻译如下:
再次经过阊门无论什么事儿都改变了。我们曾一同来过这儿,为了什么不能一起再归来?我如今恰似半死的梧桐树到深秋霜落后,白发的鸳鸯失去了伴侣独自飞。
原野草上的露水刚干。旧时的居所、新建坟头这两处都让我依依难舍。独自卧在空空的床上听雨打窗棂,又有谁还能像你那样夜里挑灯为我补衣裳!
赏析
词牌本叫鹧鸪天,但有了这首词,词牌名又多了一个名字:“半死桐”。用梧桐半死比喻妻子亡故,不是从贺铸始,但有了何铸这首词,半死桐就成了妻子亡故的代名词。
贺铸的妻子是北宋王室之女,与贺铸感情甚笃。贺铸年近五十时,当个小官,曾与妻子在苏州待了三年,两人相濡以沫,共渡艰难。在妻子去世后,贺铸再次来到苏州,想起妻子写了这首词。
上片开头两句,以情运事。再过阊门,所见万事皆非,实则是贺铸的感觉,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同来何事不同归”用问话叙述夫妻相失的状况,问得极无理,却极有情,正是情深至于狂才有这样极无理的问话,是问妻子,也是问老天。接着两句,用典用比喻,状写自个现时的伤感与孤独,也是对那句无理之问的注释。
下片先用典,也是比兴,哀悼亲人,怀念妻子,过去的旧居现在的新坟,都是贺铸感情的寄托,依依不舍。接着两句,说现状,忆旧时,更增哀痛:“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全国哀悼日,想这次疫情让中国三千多人死亡,这对局外人来说是个数字,甚至还有人拿来和西方死亡数字相比以增其自豪,可是,这数字的每一个1”,都有其亲人无尽的伤痛,含着逝者无尽的牵挂,我之前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遐想逝者魂灵远去时所听到的:“双亲呼唤随风荡,幼子呢喃并雨来”,这是这个意思。今天早上起来,想着逝去的人,找到贺铸这首词,注解一下,哀悼疫情中逝世的人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