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有所感 胡说八道

 大吕 2021-08-20

十一 

一天抄一段两段,断断续续用了一年多时间将《孟子》抄完,至此,“四书”抄了一遍(论语应是抄了三遍,记不大清了),我越来越觉得以前相信的话--比如“中国人不讲科学”“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一点走进现代化的元素”--都是片面、武断的。

什么是科学?我觉得解决人类繁衍发展问题的学问都是科学。科学可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根本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人与自然关系(自然科学研究)、人与人关系、个体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要解决,是为了解决人如何获得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的问题,很重要。但是,不能以自然科学而否定别的就不是科学。解决人与人关系,同样也是解决人类繁衍生存发展的问题,人与人如何相处,既是生产时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互相配合,也是分配成果时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总地来说就是生产关系。人与内心的研究,是激发个体生命力、保证个体健康所必须的,也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问题的所必需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科学的东西并不是没有,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讲很清楚。但其主流还是像“四书”这样的一些典籍,主要是对人与人关系、人与内心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怎么就不算科学呢?

说中国文化传统中没有一点走进现代化的元素,是拿西方现代化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文化传统,就如同拿水能流动的标准来要求山也要流动,山不会流动就认为山是无价值的一样,都是说不通的。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除了物质上、科技上的标准,也有社会治理的标准。如果只认西方文化的标准,那么,中国文化传统中确实没有那些元素,但如果回到根本,即所有社会治理的目标都是要解决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即让个体更自由、人类整体更和谐。那么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文化传统中可以步入现代化的元素很多,“和而不同”“陈力就列”“民为贵”等都是既可以推进中国现代化也能给世界现代化以借鉴的元素。事实上,中国人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正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自己的解答。

--2021714

十二

昨晚酒后,又见盛大林兄微信上关于诗词的考据文字,想起自己的一个疑问,就求助于大林兄,请他帮我查证。

秋瑾《满江红》词: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其中“因人常热”我认为是“不因人热”。理由有三:一是我小时背诵过这首词,记忆中就是“不因人热”;二是从平仄上看,“不因人热”才符合满江红词谱的平仄,“因人常热”不符合;三是从写作时的情况看,“不因人热”更符合秋瑾的心境--她刚出走独居,要与丈夫离婚,就是要“不因人热”。

大林兄用了十多分钟帮我查了几种书--

《秋瑾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97页。

《秋瑾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9页。

《秋瑾女侠遗集》,上海:中华书局民国十八年(1929)年版,第46页。

看来我错了。然而,我还是觉得“因人常热”放到这里意思上不如“不因人热”好,平仄也不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