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如何解析黄褐斑

 皮肤李志忠 2021-08-20

什么是黄褐斑?

黄褐斑,中医又称“肝斑”、“蝴蝶斑”,是一种常见于面部的色素性皮肤问题。主要分布在颧、颊、鼻、前额、颏等部位,呈边界不清晰且形状不规则的黄褐色或黑色斑片,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及不适感觉。男女都可发病,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

IMG_256

黄褐斑的症状表现

皮损多发于两颧、两颊、鼻周、额头和眼周,为淡褐色、深褐色、黑褐色斑片,其边界清晰,边缘常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对称分布于面部,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常于日晒后加重。

黄褐斑的病因目前研究表明,日晒、性激素水平是主要因素。皮肤屏障功能、某些药物、睡眠、某些慢性疾病、遗传、血液流变学、微生态失衡及少数含量重金属化妆品等也可能与本病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表面为其主要病机。因为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均可导致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肾藏精、为水,水亏则火旺,津血暗耗,不能濡润于颜面,而枯萎发斑,脾虚不能健运,气虚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产生黄褐斑。

黄褐斑的中医分型

IMG_258

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

2.肝肾不足证:斑色褐黑,面色晦暗;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3.脾虚湿蕴证: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4.气滞血瘀证:斑色灰褐或黑褐;伴有慢性肝病,或月经色暗有血块,或痛经;舌暗红有瘀斑,脉涩。

黄褐斑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1、全身用药抑制炎症,改善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如:维生素C、E、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

IMG_259

2、局部用药和医学护肤品修复和保护皮肤屏障的成分:神经酰胺,角鲨烷,氨甲环酸(凝血酸);抑制黑色素产生的成分,如:VC、氨甲环酸(凝血酸)、熊果苷等美白制剂;对抗自由基氧化的成分: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等;抗炎成分:如水杨酸,甘草酸二钾等。3、医学美容治疗化学换肤;VC导入;激光:C6-1064低能量、大光斑;医用护肤品。

(二)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在此病的诊疗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中医从疏肝、补肾、活血三个方面着手辨证论治,根据具体情况辨证用药。

IMG_260

1.肝郁气滞型:这类病患者比较多见,时常伴有烦躁不安、胸闷不舒、面部发热、口干、舌红苔薄、脉弦细等症状。治疗宜以舒肝清热为要,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清热泻火药物治疗。

2.肝肾不足型:患者的肌肤易枯燥不润泽,经常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脉象弦细等症状。治疗宜以补益肝肾为要,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养肝补肾药物。

3.气滞血瘀型:患者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或常见胸闷胁痛、舌有瘀斑、舌淡苔薄、脉象弦细等症状。治疗宜以理气活血化瘀为要,可用方剂桃红四物汤治疗。

4.脾虚湿热型:患者皮肤除有黄褐斑外,常见胃口差、消化不良、便秘、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宜以健脾利湿清热为要,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之。

防治黄褐斑的护理措施:

01、防晒黄褐斑的发生及加重与日光相关,这一观点已被很多科学研究所认同。故防晒对黄褐斑患者显得非常重要。

02、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为黄褐斑的保护因素, 临床研究观察发现随着睡眠时间的延长,患黄褐斑的几率逐渐降低 。

03、调整情绪保持身心舒畅是对全身健康的一种保护措施,好的心情让人容光焕发,充满自信,气血也更充足,更少长斑。

04、避免使用易过敏的护肤用品护肤用品过敏,不论是药物过敏或是化妆品过敏都为黄褐斑的危险因素,对于敏感性皮肤的人群,对于护肤用品的选择和正确使用显得更为重要。

05、健康饮食研究表明适量豆制品的摄入为黄褐斑的保护因素。适量豆制品摄入能减少患黄褐斑的发生率。

温馨提醒:黄褐斑不是说治就能迅速治好的,它是一个缓慢的治疗过程,要想让面部色素一点点的褪去,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何种治疗方法,都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