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小说故事收藏馆 2021-08-20

看高清年画,品陈年佳作。

每一幅作品均经过高清修复,不添加任何的水印、商业标志和广告图标,确保把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年画海报作品,原汁原味的复原奉献给朋友们。

凡我所发,必是高清。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农村饲养站,1960年

聊聊/谈谈/说说/侃侃:

农村生产队饲养牛马驴骡牲口的地方,各地有各地不同的叫法,有的叫饲养场、饲养站,有的叫牲口棚、牲畜场,我的老家统称为饲养院。

饲养院涵盖了生产队的多种功能,除了圈养牲畜、堆放储存草料 等基本正常功能外,一是生产队长的办公场所,饲养员提前把炕烧得热热的,甚至有点烫屁股了,队长才脱鞋跳上炕,盘腿坐在热炕头上,那儿属于他的专有办公区域,其他任何人没有这个待遇,除非公社干部来了,才会让出宝座。

二是生产队的会议室,平时队里召开大会小会,社员们就会热热乎乎聚拢在这里,一起开会商量大事小情。

三是生产队的财务室,队里的记账员、保管员晚上计算工分、梳理账目,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四是农闲时节社员们“打平伙”的地方,那时候的人们尽管肚子能吃饱,但家家户户餐桌上清汤寡水、不见荤腥,男劳力们嘴馋了,就合伙均摊凑几个钱,买只鸡、杀只鹅,或几个胆大的黑夜里潜到邻村捉一只狗,大家一起动手收拾干净了,扔进饲养院的锅里炖几个时辰,半夜时分开锅,老少爷们甩开腮帮子、大快朵颐,大冬天都会吃得汗流浃背,顺着脑门子流汗,下巴子流油,偶尔哪一次手头宽裕了,会打发腿快的小年轻的,敲开村里代销店的门,打一斤白干散酒,大家伙儿算是共赴了一回有酒有肉的大席,成为过后几天里很值得回味的一大谈资。

五是社员们重要的文化娱乐和社交场所,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连家家户户炕头上的有线小喇叭,也不是每时每刻播放节目,只在每顿饭前后响那么半小时、一小时的。冬夜漫长,吃了晚饭,一家人只能在油灯下大眼瞪小眼,这时候,一家之主抽上一袋旱烟,再往烟荷包里装上一小把搓得细细的旱烟叶子,披上那件整个冬天不离身的黑棉袄,一出家门,人就跟着腿走向队里的饲养院。以为今天来早了,谁想到还是来迟了,好不容易在灶边捡个空挡,勉强坐开个腚。大家聚在一起,有时候是你一言我一语,聊村里的张家长、李家短、王家的儿子半只眼,不是谁给老光棍洗衣了,就是谁又帮小寡妇挑水了;有时候是一人独讲,可能每个村里都有一个会“讲古”的老人,“讲古”就是讲古代的故事,一晚接着一晚讲,类似于长篇连载的评书,万一接不上茬,那是很糟心的事情。内容不外乎鬼怪狐妖、才子佳人之类,当时听得津津有味、耳目一新,有时候甚至会有惊心动魄、瞠目结舌的感觉。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很多故事情节,是《三言二拍》《太平广记》和《聊斋志异》等古书里面记载的。不禁惊叹,那么偏远闭塞的小村子里,还真有文化人啊!

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清晰回忆起饲养院里那独特的味道,独特的氛围,还有那些难以忘怀的故人、故事……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打靶归来》,张兴隆绘, 1974年

聊聊/谈谈/说说/侃侃:

那个年代,提高警惕,擦亮眼睛、练好本领,防止坏分子搞破坏是社员们的自觉行动和共识。年轻社员普遍参加了队里的民兵连,农闲季节,按照公社武装部门的安排,每天荷枪实弹的操练队伍,实弹打靶是民兵们最喜欢参加的训练科目。看,男男女女打靶归来后,一边擦拭保养枪支武器,一边互相交流心得体会,争取在下次打靶训练中取得好成绩。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大地回春》,长安美术组供稿,1958年

聊聊/谈谈/说说/侃侃:

春姑娘来了,在温婉的召唤声中,漫山遍野的小草开始泛绿了,极目远眺,绿得有些晃人的眼;

油菜花顶着一簇簇的金黄,散发出一阵 儿一阵儿的清香,引来了一只只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燕子们还是跟往年一样,如约而至,时间和路程计算得那么精准,在叽叽喳喳声中,探寻、辨认着回归老家的路途;

迎面走来了一群花枝招展、笑声不断的大姑娘、小媳妇们,那是生产队的女社员们正在上工锄地的路上。两个姑娘拿出了短笛,吹奏出了一曲欢快、舒畅的《大地回春》。

山坡上、田野里、笛声里、姑娘们的笑声里、 孩童们的欢呼声里,到处洋溢着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喜悦气氛。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搞好家兔饲养,防治家兔疾病》, 1980年

聊聊/谈谈/说说/侃侃:

这是一幅外贸进出口部门印发的宣传画,号召社员群众搞好家兔饲养,防治家兔疾病,积极支援国家建设。

三个红领巾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承担起了生产队养兔场的饲养管理职责,并做出了明确分工,轮流打扫兔舍、拔草喂草,并安排专人每天做好工作记录,进行科学管理、规范饲养。看,一只只兔兔们长得多壮实,生活得多开心啊!

兔兔们看到三个小伙伴每天这么关心、爱护它们,感动得禁不住眼睛都红了,呵呵呵!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精心饲养》,刘继卣绘

聊聊/谈谈/说说/侃侃:

这是一幅名家名作,人物形象生动,牲畜刻画传神。充分表达了塔吉克族牧区的姑娘们爱场如家、积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饲养工作中去的宝贵品质。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夺丰收,广积粮》,1975年

聊聊/谈谈/说说/侃侃:

这是一幅农业领域的宣传画,描绘了生产队获得粮食丰产丰收后,社员们满怀喜悦扛起金灿灿的小麦,向公社报喜的动人场面,充分表达出社员群众夺丰收、广积粮、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雄心壮志。

多么纯真、多么朴实、多么干净,又多么自信的笑脸啊!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饲养员的喜悦》, 姚有信绘, 1961年

聊聊/谈谈/说说/侃侃:

一簇簇争相绽放的玉兰花,预示着生产队养猪场里喜事连连,那头大花猪一窝又下了十几只小猪娃,个个健壮活泼可爱,在猪妈妈怀里互相拥挤着抢吃奶。

梳着两条大辫子的饲养员姑娘,为了照料大花猪一家,已经熬了一个通宵没休息,看着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猪娃,禁不住把那只最惹人喜爱的小顽皮抱在怀里,仔细端详着它的小鼻子、小眼,小耳朵、鞋拔子脸,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刚修复一组几十年前的老年画,那种久违的浓浓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小白兔》 ,陈宝万绘, 1988年

聊聊/谈谈/说说/侃侃:

每年春节前到供销社揭年画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大人都会精心选择一两张儿童题材的,那是给家里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按照老家的规矩,腊月二十八贴年画,但年画必须提前买回来。孩子们看到属于自己的年画后,那简直是欣喜若狂,尽管还不到往土墙上贴年画的日子,卷起来高高搁在了橱子或柜子上面,但心里总是痒痒难耐,一天要缠着父母取下年画,打开看好几次,一次次两眼放光,似乎要看仔细和牢牢记住年画中的每一个细节,边边角角都不肯放过,那可是小伙伴们之间互相炫耀的真本钱啊!

在那个家家户户手头都不宽裕的年代里,感谢父母还想着为孩子们准备年画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