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是来报恩还是来讨债的?多为因果

 布衣粗食68 2021-08-20

01

古人说,前世的缘分,今生的债。

今生所有的遇见,都是注定要遇见的,是福是祸,躲不过。

有一段时间,广东湛江的奥运冠军全红婵,被无数人点赞。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本应该窝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却远走他乡,参加严格的训练,站在了高高的跳水台上,用几乎十全十美的动作,征服了评委。

接下来,全红婵的家庭,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母亲车祸致残,爷爷卧病在床,这个家庭,靠父亲一个人,苦苦支撑着。

再后来,这个家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虽然全红婵的父亲一再婉拒,但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这个家庭越来越好的事实。

回头想一想,为什么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而自家的孩子,却一直是坏坏的,令人头痛不已。

孩子是来报恩还是来讨债的?多半是有因果循环的。

02

第一,父母的教育,是儿女一生的风水。

《三字经》里有言:“养不教,父之过。”

我的一个老邻居,得知孩子在路上捡了十块钱,非常高兴,还奖励了孩子一粒糖。

后来,孩子隔三差五就会“捡到”东西。同学的钢笔、地里的西瓜、校园里的书......邻居越想越不对劲。暗中调查一番,才发现,孩子为了得到奖励,居然学会了偷东西。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回家给了妻子。妻子非常生气,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自古以来,路不拾遗,是做人的美德。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捡到任何东西,都要还给别人,如果找不到失主,就应该交给民警。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体现在读书识字上,更多的是“言行举止”。孩子有样学样的本领,真的是天生的。

想要孩子报恩,就要逼着孩子立志成才,要给孩子好的教育环境;想要废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让他天天玩游戏,还对孩子“有求必应”,让他从小就感受到娇生惯养的“爱”。

把孩子养废了,你凭什么要他来报恩?作为父母,应该想明白。

03

第二,儿女的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否孝顺。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有本事的孩子,到国外谋生了,就等于白养了;去了遥远的城市谋生,就等于半个孩子;没有本事的孩子,留在家乡,往往靠得住。

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需要一分为二来看。

我的一个老同事,退休之后,花了半年时间,学习英语,然后每年都会去美国一次,和儿女团聚。

老同事常常炫耀自己,成为了时髦的老头,走到哪,都像明星一样。

孩子有本事,去了远方,不是他们不孝顺,而是距离太远,减少了“陪伴”的时光。

只要孩子没有学坏,常常能寄钱回家,父母也能去孩子所在的城市看看,心中有牵挂,也是老有所依。

如果孩子穷得掉渣,就算陪伴在身边,也难以尽孝。

不管怎样,父母逼着孩子多读书,向往诗和远方,肯定是没有错。通过两代人的努力,整个大家庭就改变了模样。这份恩情,家人共有的。

04

第三,儿女的“体格”,是家庭兴旺的根基。

身体不健全的孩子,也能立志成才,但是难度更大一些。

河南商丘的李创业小时候患上脊椎灰质炎,因为家庭贫困,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一辈子只能蹲着行走。16岁才上小学,31岁才从大学毕业。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压垮李创业,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为了治病,父母花光了所有的钱,还借了不少钱。李创业小时候,心灰意冷,一个人悄悄外出,成为了流浪儿童。

“我除了走路比别人慢点、累点,我跟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李创业一次次鼓舞自己,感染别人。

在父母眼里,有病的孩子,就是来索债的。如果要逆转这样的局面,需要花很多金钱和精力,还要看运气。

因此说,儿女的体格,决定了家庭能否兴旺发达。

“体格”:一方面是身体素质,一方面是人的意志力。兼而有之,才能光芒万丈。

05

第四,家庭的道德,决定了父母和儿女的关系。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如果父母是缺德的人,就别指望儿女来报恩。

比方说,父母以偷盗为生,时不时就蹲在牢狱里,根本就没有时间管孩子。这份恩情,从何而来?

想要孩子报恩,父母就要德才兼备,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迟早而已。只要一家人积极向善,再普通的孩子,也能变成报恩的人。

06

孟子有言:“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儿女能不能报恩,还是来索债?是儿女的选择,也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但是这份孝心,需要从小培养,要激发出来。如果父母强行要依靠儿女,反而变成了“道德绑架”的困惑。

受什么因,得什么果。别等儿女养废了,才抱怨老无所依;别等父母不在了,才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

都是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多一分感激,少一点仇怨。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