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用风药治疗面肌痉挛

 九五至尊z9aaod 2021-08-21

张某,女,38 岁。初诊日期: 2010年 10 月 30 日。患者3 个月前出现右眼周肌肉跳动,每于劳累、情绪激动时加重,发则眼周肌肉跳动不止, 难有停歇,后诊断为“特发性面肌痉挛”,间断服用中成药,疗效不佳,后曾接受针灸治疗,症状略有缓解,近日因眼周肌肉跳动较前频繁而就诊。刻下症见: 右眼周肌肉抽搐时作时止,发则持续约 30 s,间歇2 ~ 3 min抽搐复做,右侧眼周、面部肌肉酸软不适,左眼角、面部、口周正常。纳食可,二便调,夜眠多梦。患者体型中等,精神稍弱,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诊断: 目瞤。证型: 风热上攻,邪郁经络。治则: 祛风散热,通经活络。药用: 荆芥6 g ,防风6 g,白芷6 g,羌活6 g,独活6 g,威灵仙 30 g,全蝎6 g,蛇蜕 6 g,蝉衣6 g,白附子10 g。7 剂水煎,1 剂 / d,分 3 次口服。

二诊( 2010年11月6日) 。右眼周肌肉抽搐间歇时间延长,约 2 ~ 3 h发作1次,每次约 10 s,右侧眼周、面部肌肉不适感减轻。纳食、二便正常,夜眠梦多。舌红苔薄白,脉浮数而弦。上方加柴胡 6 g,黄芩10 g,川楝子 10 g。7剂水煎,1 剂/d,分3次口服。

三诊( 2010年11月13日) 。右眼周肌肉每日抽搐次数逐日减少,发作时间较前缩短,近两日症状消失,眼周肌肉抽搐未发。纳食、二便如常,睡梦较前减少。舌脉同前。二诊方续服 7 剂而病告愈。随访3个月,患者右眼周肌肉已无抽搐。

按 面肌痉挛为仅限于一侧面部的不自主阵挛性抽搐,是神经科常见病和疑难病。依据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属中医“筋惕肉瞤”中“目瞤”范畴。其病机多被认为是气血衰弱、筋脉失养、血虚生风,但风邪袭络或肝风上扰,气血不利亦可致胞睑振跳。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上攻,易袭头面,故有睑面抽搐; 风善行而数变,故发作频繁,时作时止; 舌红苔黄、脉浮数亦可证风热上攻、邪郁经络无疑,故应以祛风散热、通经活络为法。方药则以风药为主,荆芥、防风、白芷、羌活、独活,味辛质轻而升浮,可解表达邪而疏风; 蝉衣、全蝎、蛇蜕,寓虫类飞走之义,能走经窜络而熄风; 威灵仙辛散走窜,可通经活络而逐风; 白附子 “性燥而升”,《本草经疏》谓其为 “风药中阳草也”,“能主面上百病而行药势也”。故诸多风药合用,二诊即诸症减轻而效显,因患者梦多、脉弦,乃肝郁化火,恐火盛化风、内外相煽,故增柴胡、黄芩、川楝子而疏肝清火、达郁安眠。三诊时患者症情平复而向愈,守方不变遂收全功。风药可疏风祛邪、通络熄风。邪在皮毛者,需风药如荆芥、防风、白芷疏散; 邪在经络者,仍需风药的宣达疏解及风药的通经活络之功。风药除可运用于治疗该证外,头面五官疾病辨证为风邪外袭者,无论风寒、风热、风湿,皆可酌情使用。

本文节选自2013 年第 40 卷第 5 期《辽宁中医杂志》之《临床运用风药验案拾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