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赣榆微网站

 海曲上人 2021-08-21

赣榆区是江苏省最北端的古老县份,近年来,赣榆境内发现和出土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遗存和动植物化石,表明早在一万年前,原始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聚落居住,劳作生息。

“疆域多变,古城林立,郡县屡易”,这是考古学界对赣榆远古历史的客观描述。那么,让我们把年轮的表针一圈一圈地向前回拨,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声,去领略赣榆古城的沧桑变化。

西周祝其国都城——古城

这里村容规整,竹柳扶疏,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气象。然而,这里却并不年轻。

这个名叫古城的村庄,位于苏鲁交界处的班庄镇西部,它曾经是商周时期的祝其侯国,春秋时期后宫的封地,秦汉时期祝其县县城,以及三国曹魏时期利城郡郡属,直到公元626年唐朝将其裁撤并入怀仁县。

据赣榆旧志记载,祝其城为子母城,大城长方型,边长一华里,城内面积375亩;小城在西北角,城内面积45亩。

[ 班庄镇古城村村民 马善聪 80岁:从小时候我记得古城城墙还剩下三面,比较完整,后面那一面都平整了盖民房了。东、西、南三面,除了豁口以外,基本上可以连接起来,俺经常在城墙上玩,那时高的地方有五六米,最低四五米,上面有多宽呢,上面有两三米宽,底座更宽了;另外还有个烽火台,就在古城的西南角,那时也有八九米高,就和小土山似的。现在烽火台已经被平了,看不见了。因为一个是平整土地,再一个是建翻水站,上面也出土了不少文物,三面城墙都不存在了,现在唯一就剩下这一点痕迹。]

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曾经在这里发生的一场外交盟会 让古城的后人至今津津乐道,这就是在城北夹谷山上的“孔子相鲁会齐侯”。

[史志学者:高立宝 “当时,孔丘也就是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参与了齐鲁会盟,并作为鲁国司仪.由于事先有'文事武备’,以及孔子有应变能力,所以挫败了齐国的劫持阴谋,索回了鲁国被齐国侵占的土地。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从此,祝其城和夹谷山成为历史上的盛迹,很多的文人雅士都到这里寻访遗迹,这个地方是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遗迹 ]
明朝官员裴天祐在游祝其夹谷山时,吟诗怀古:
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
幽洞云深人已去,古坛松老月还明。
却兵余焰遗空谷,罢享流风动废营。
我欲登临寻胜迹,开樽东麓听啼
古城,因为有了众多诗人的吟咏而辉煌依旧;青山,也因为有了文人的登临而传名久远。
西周莒国三都之一——莒城

塔山镇莒城村位于平原地带,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少昊后裔兹舆期在此立国,因兹舆期为子爵,故称莒子国。传30世,600多年。

[区博物馆馆长徐军: 按照莒国当时的制度,国君死后都以居住地作庙号的。当时住在渠丘也就是今天莒城故城里的,是莒共公庚与的祖父朱,死后庙号渠丘公。公元前582年,楚国出兵北上征伐莒国,自南至北首先攻破了渠丘,接着攻下了莒县城,最后取了郓城,这样莒国就灭亡了。按照汉书《地理志》记载,莒城村古城应该是莒国初都,后'徙于莒’,迁都到现在的莒县境内。]

据考古学家研究,春秋时的莒子国有三座都城,一为渠丘,即今天的莒城村,夏朝叫作祝丘,春秋叫渠丘,汉代叫即丘;二为莒,即今天的山东莒县,三为郓城,今天莒县北的东莞镇。

西周古国纪鄣城——柘汪海淹城

西周时期,在柘汪镇东林子村临近海域,有一座古城叫纪鄣城。由于海水的逐年西浸,加上期间发生的地震等地壳运动,纪鄣城逐渐沉到海中成为海淹城。已经年过花甲的孙家昌退休后经常会回到老家东林子村走一走,当地老渔民世代描述的这个古城遗址,他至今记忆犹新。

[ 区委党校退休教师 孙家昌  62岁:我爷爷讲,他在青壮年时期经常下海,有时推网,有时弄船,就能看到那个城墙的一些遗迹,另外还特别跟我说,城有个西门,在西门旁边有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当时,我们当地老百姓管它叫“石牛”。后来又问到我本村对周边海况特别熟悉的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万伟兰,万伟兰老人当年有六十几岁了,他说那需要天气特别好,风向又对,潮水落的特别开的时候,古城西门这一块能够亮(露)出来,这个地方就在我们东林子往南七八里路的地方。万伟兰描述的情况,因为他是多次见过这个地方,和我爷爷在1955、1956年的时候跟我说的情况完全吻合。]

纪鄣城为西周纪子帛之国,相传是炎帝后裔所建,姜姓,侯爵,春秋时被齐国所灭。

[区博物馆馆长徐军: 史学名著《左氏春秋》记载了一个齐国灭莒攻克纪鄣城的故事。当时莒国有一个老妇人,她的丈夫被莒国国君莒共公所杀,她一个人逃到了“平地近海”的纪鄣城,靠纺线打绳为生。公元前523年,齐国国君高发率师伐莒,莒共公逃到了纪鄣城闭城坚守。齐国大将孙书久攻不下,这位老妇人暗中与齐军联络,约定夜间子时,偷偷将绳索从城墙缒下,这样齐国士兵靠着绳索,攀援而上,攻进城内,莒共公兵败,打开西门逃走了,这样纪鄣城就被齐国占领了。]

沧海桑田,世事悠悠。纪鄣城的沉没,虽然消蚀了一片故土,却抹不去那段历史记忆。

历史就是一部设置了许许多多悬念的小说,让阅读者去探究它的来龙去脉,淳朴的赣榆人民从容地接纳着不同的历史给予,谱写了一部独具本土特色的古城变迁史。正是这些古城,使得赣榆大地不断勃发着强劲的生命张力。

春秋盐官官署、后魏归义县城——盐仓城

位于海头镇的盐仓城遗址,史藉记载是春秋时期盐官的署治,一直延续到秦汉两朝。南北朝时东魏在这里设归义县,县治存世50多年。

盐仓,就是海盐的仓储、集散中心。在生产力低下、运输条件落后的远古时期,大量的海盐是如何在这里屯积,然后再行销内陆的呢?

《水经注》记载,淮河自淮浦县分支,北为游水。按照现在的地理坐标标注,游水北流,经涟水县从海州锦屏山西侧入赣榆境,流经羽山西,古城西,折而东北,经土城、莒城西,盐仓城南,从纪鄣城南入海。这也就是赣榆县另一个早已湮没了的历史陈迹——古游水航运大河。

[ 区博物馆馆长 徐军:海边的盐民把盐煮好了以后,都送到了盐仓城这个地方来囤积,然后各路盐商通过水路 旱路,把盐运送到全国各地,水路主要走的就是古游水,古游水现在没有了,因为后来黄河的几次改道, 古游水就在我们赣榆这块土地上消失了.]

“上行二十八,下行二十八;走出赣榆地,跟船闯天下。”这首流传千年的民谣,对盐仓城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形象的描述。以盐仓城为中点,沿古游水上行28里,到达祝其故城古城村,南行进入淮河;下行28里至纪鄣故城,连结大片盐田。凭借这条水道,海盐可直达中原,中原的物品也畅抵沿海,盐仓城在古游水航运线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枢纽作用。在盐仓城村西北的庙台子遗址见证了盐仓城的曾经的繁华。

[徐军: 庙台子遗址是新石器文化遗址,它的文化层非常清晰,底层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出土过石栗、骨锥、石纺轮还有鹿角等等;中层主要是周代的文化层,最典型的就是鬲足,随处可见,俯拾皆是。上层就是秦汉文化层,出土过汉代的绳纹瓦片、云纹瓦当,还有铜镜等等。]

在这个遗址上,曾经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人称“大寺”的庙宇,南来北往的人们虔诚膜拜,祈求消灾避祸、幸福安康。在临近的吴家村,我们辗转寻访到了1941年到1943年曾在这座庙宇里做小和尚的韩守志老人。

[ 海头镇吴家村 村民   韩守志 76岁 我1941年6岁进的庙,9岁回去的。这上面有30多间房屋,80多亩庙地,一年到头就和逢集的一样,特别是在正月十五和过年的时候,上香的特别多,都挨不上号。(这个庙)是1943年拆的,因为战争,(庙里)会窝匪,一整夜砸平了。]

作为一个内陆通商门户,盐仓城,连同它庇护产生的辉煌与繁荣,逐渐消失在了岁月的烟尘里。

南北朝怀仁故城——赣榆老县城

金山镇佃马厂村村北有一座怀仁水库,紧邻水库的小山就是怀仁山,这里曾是北魏设置的怀仁县旧城遗址,怀仁县立县87年左右,赣榆后称怀仁县就是由此开始。

宋代,怀仁县城移至现在赣马镇马厂村北的大金山下,公元1167年,金代更 怀仁县为赣榆县。

唐朝以后,赣榆地区出现了相当长的稳定时期,这也为赣榆古城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公元1364年元朝开始修筑城垣;公元1369年,明朝进行城墙加修,初具规模;公元1591年,明朝把土墙改为砖墙,城高二丈,池深四尺,周长四里多。自此,赣榆古城作为苏北名城、海滨重镇,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六个朝代,屹立了近600年。1943年11月19日,八路军攻克赣榆城,出于战争需要,赣榆古城墙在一夜之间被拆除。这是清朝晚期光绪年间的赣榆县 县城图,城内楼阁庙宇、祠堂书院鳞次栉比,但是现在,我们只能从赣马高级中学院内这些散落在树荫草丛中的石碑、石刻上,去想象古城昔日的繁荣,至今仍然飞檐斗拱、昭示文脉顺达的清朝古塔----文峰塔,孤独的矗立在赣榆老县城的土地上,默默地见证着市井繁华彻底沦为农家村廓、寻常巷陌。

1946年9月,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青口作为县治延续至今。

赣榆境内的其它古城
汉代计斤县城——土城村
塔山镇土城村古城遗址为周朝时东夷国,即列子之介氏,所以又叫介根。春秋时属莒国之境,汉代在此设计斤县。按照苏马湾界碑分野,其范围大略为土城、徐山、城头、班庄、门河一带。 
西汉利城县、三国利城郡——夹山西利城村

夹山西利城村附近区域西汉时置利成县,后汉为利城,三国时属魏,曹操升利城为郡,领赣榆、祝其、利城三县。郡县治所均设在当时还是赣榆版图的临沭县利城村。

南北朝时期侨置青州、冀州于赣榆

南朝宋明帝在赣榆侨立青州、冀州;北朝时萧梁在赣榆侨立过南北二青州。青冀二州的流亡政府及其派生机构,侨治在赣榆达100年之久。青口,就因侨立在赣榆的青州府之海口而得名。

北魏、东魏黄郭戍、义塘郡—赣榆北部

北魏时在今赣榆北部金山黑林至莒南县一带设黄郭戍、隶属南青州。戍,是南北朝时所设的边防城堡。东魏置义塘郡于黄郭戍,领义塘、归义、怀仁三县,相当于今之赣榆全境。 

侨置高密县、武陵郡—沙河城子村

南北朝时,南朝萧梁在今天的沙河镇城子村侨立高密县,东魏更名洛要县。北齐时移武陵郡治此,领上鲜、洛要二县,隋朝初年废止。

5fa200e6nae6f76fd8405&690.jpg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想象这片村野巷陌曾经有过的壮观和辉煌,赣榆古城就这样按照自己的选择,在海州湾的潮起潮落中,消失在历史的深处,让人感叹荣辱兴衰、沧海桑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