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勇进:孔明何曾借东风

 cxag 2021-08-21

图片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它的意思是说,做一件事情,要同时具备几个条件,如果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没有具备,事情就无法进行。

  这句俗语大概是从《三国演义》里演化而来。《三国演义》里写道,孙、刘、曹赤壁鏖兵,周瑜、诸葛亮共同制定破曹之策,两人都在掌心中写一“火”字,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但周瑜又发现冬季经常刮的是西北风,火攻根本无法实施,一时间忧心如焚,竟口吐鲜血,卧床不起。最后靠诸葛亮施展神奇的法术,借来东南风,才使火攻计划顺利实施,大败曹军。 

  照《三国演义》这种写法,如果没有孔明借东风,赤壁之战根本就不可能取胜,孙权的江东八十一州也将最终成为曹操的囊中之物。因此可以说,是孔明借来的这一阵风,决定了孙、刘、曹三方的命运,奠定了后来大半个世纪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孔明真不愧为经纶天地、回转乾坤的英雄。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时确实刮过东南风,据《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至战日,(黄)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去北军(即曹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可见,风助火威,使曹军损失惨重,但是这里并没有说诸葛亮和这阵风有什麼联系。此外,裴松之在为《三国志·贾诩传》作注时也说: 

  至於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裴松之认为赤壁之战曹操打了败仗,纯粹是运气不好,一则瘟疫流行,使曹军战斗力削弱;一则冬天刮起了东南风,使周瑜火攻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可见曹操赤壁之败,实在是天意,并不是人为的结果。 

  但是后来演说三国故事的民间艺人却不这样看,认为曹操败就应该败在孙、刘联军之手。於是天意变成了人为,偶然刮起的东风,变成了孔明借来的。 

  元代有一出杂剧,叫《七星坛诸葛祭风》。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从它的题目可以推测,它写的就是孔明借东风的故事。 

  再有元杂剧《隔江斗智》中,诸葛亮上场时说:“贫道亲过江东,借他军马,在那祭风台上祭得三日三夜东风,只一把火将曹兵八十三万都烧死赤壁之下。” 

  《三国志平话》中说得更玄。《三国志平话》卷中“赤壁鏖兵”一节,说赤壁决战前,周瑜会集众将商议破曹之策,命众人各将己意写於掌心。众将和周瑜写的都是“火”字,只有诸葛亮写了个“风”字,说火攻须有风助,自己愿助一场大风。周瑜不信:“风雨者,天地阴阳造化,尔能起风?”诸葛亮说,有天地以来,只有三人会祭风,一个是帮助轩猿黄帝降伏蚩尤的风后,一个是帮助舜帝困住三苗的臬陶,再一个就是他诸葛亮,到时他愿助东南风一阵。几天后,到了决战之日,黄盖驾诈降船进发,点起火来。“诸葛上台,望见西北火起。却说诸葛披著黄衣,披头跣足,叩牙作法,其风大发”,结果自然是曹军大败。 

  可见在元代,诸葛亮祭风的传说就已流传很广,罗贯中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加工,写出了《三国演义》里那一段神乎其神的借东风。 

   (引自《〈三国演义〉趣谈与索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