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C头条:两则聊斋故事被记入正史,可信度有多大?

 殷国辉 2021-08-21

纪传体断代史书《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所著,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点击加载图片

这部史书中有一个开创性的篇目《独行列传》,记载了一些奇人奇事,有的事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不仅吊诡而且玄幻,甚至会被一些人归之于迷信。比如有关王忳(zhūn)的两则精彩故事,几乎可以直接移进《聊斋》。我们先来看看到底讲的是什么。

王忳是今天的四川新都人,新都汉代属广汉,现在属成都,具体的生卒年不详。按《独行列传》前后排序,大致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建武年间。

点击加载图片

王忳有一次出远门要去京师洛阳,在途中住旅舍时遇到了一个书生。书生当时病得很重,无人看护,王忳动了恻隐之心,就决定留下来照顾他。

书生已经病入膏肓,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对王忳曰:“我本来是要去洛阳的,哪里想到一场大病袭来,我的命就在这呼吸之间了。在我的身子底下藏着十斤黄金,我现在全部赠给兄台,但请在我死后能将我的尸骨收葬。”

点击加载图片

萍水相逢,还没有来得及问姓名,书生已经咽了气。

王忳拿出一斤黄金,置办一应物什,又买了一块坟地,给书生办了一个风光体面的葬礼。

在入殓前,他趁没人的时候,把剩下的金子全部放在了书生的棺材底下。

办完此事,王忳从洛阳返回老家。过了几年,县里给了他一个官做,跟汉高祖当年平级,当了一个亭长(派出所长),负责维护一方治安。

点击加载图片

他上任的第一天,就发生了咄咄怪事。有一匹马无端跑来,进了他的小衙门就停下不走了。他正在好奇的时候,忽然起了一阵大风,从天下降落下来一床绣花被子,正好就掉在了他的脚前。

好蹊跷!王忳觉得这无主的飞来物件得上报,于是就禀告了县里的领导。领导认为既然是从天而降,而且是瞄着你降下来的,就是要给你的,你收着就是了。

王忳也不知道这东西该还给谁。后来有一天,他骑着那匹马到雒县办事。刚到了雒县,那匹马就不听使唤了,扯缰绳都停不住,一直把他带进了一户人家才停下。

点击加载图片

正在疑惑的时候,这家主人出来了,看见马之后,笑道:“啊哈!这次可是把盗马贼也抓住了!”

王忳被盘问,这马你是从哪来的?

王忳就原原本本地说了那天的经过,还提到了那床绣花被子。

点击加载图片

这一番话把这家主人说懵了:“看来还真不是偷的,那天我家的被子被风刮走,和马一起丢了,想不到都被老天爷送给了你,你也得做过点什么积阴德的好事吧?”

王忳就说了当年收葬书生的事,还描述了那个书生长什么样,甚至还说了金子的事。

哪里想到,这家主人听罢之后,号啕大哭:“那是我的儿子金彦呀!他是要去京师的,一走就杳无音信,我们一直不知道他到底在哪儿。哪里能想到这个苦命的孩子已经没了,还是恩人您好心收葬了他。这番大恩一直不能报答,老天是用这种办法来彰显您的功德啊!”

点击加载图片

王忳却说,好不容易知道了马和被子的主人,那一定得奉还。但金彦的父亲坚决不要,反过来还要赠送他很多东西。王忳诚恳地辞谢,不受而去。

金彦父亲当时在州里当从事,就是当刺史的佐吏,相当于秘书或者助手之类的官。他专门致信给新都县令,请他准了王忳的假,二人一起去迎金彦的灵柩。到了地方,发棺一看,果然如王忳所言,剩下的金子一分不少都在。

王忳因此闻名遐迩。

点击加载图片

后来,他被调到了郡里当了功曹,也是个秘书之类的助手,像萧何当年一样。不久,他被举荐为茂才,呵!茂才就是秀才,当时为了避光武帝刘秀的讳,就把秀才改称为茂才。当了茂才,身份改变,从原来的吏升为官,王忳被任命为郿县令(今为陕西眉县)。

去就任的路上,王忳路过一个地方叫斄(tái)亭,在今天武功县南。

当时天色已晚,他准备在这里打尖过夜。但当地的亭长却力劝他换个地方,说这里有鬼啊,已经死了好几个人,太凶险了!

点击加载图片

王忳倒不怕:“仁胜凶邪,德除不祥,我没做过什么亏心事,就是有鬼又能怎样!”

当晚,他就宿在亭内。

到了深夜,果然听见了动静,是一名女子的声音,好像在喊冤。

王忳也有点心虚,但他仍能壮着胆子说:“有什么冤屈,可以过来说话!”

隐隐听那女子说:“我没有衣服,不敢进去。”

点击加载图片

王忳就找了一件衣服扔给她,女子于是着衣现身,哭诉道:“我的丈夫原是涪县县令,上任的途中经过此地,投宿亭内。亭长残杀了我们全家十余口,埋在楼下,把财物都拿走了。”

王忳就问亭长的姓名,女子道:“当时是亭长,现在是你属下的游徼!”

有人误以为“游徼”是个人名,其实也是个乡里官吏的名称,不过是最低级的,掌巡察缉捕之事。《汉书·百官公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既然是他,你为什么杀了那么多其他的人?”

点击加载图片

女子回答:“我白天不能出来申诉,只有在夜间陈述冤情。那些人总是睡觉不予理睬,我很恼火,所以杀了他们。”

王忳说:“好吧,我来为你申冤,但请别再伤害无辜的人。”

女子应声隐去,衣服滑脱于地。

第二天一早,王忳把那名游徼召见讯问。游徼大惊失色,不得不服罪,王忳将他收押。他的十多个同党都被抓获,也都认罪伏法。

点击加载图片

随后,王忳派人起出了那家人的尸骸,装殓之后送归他们的故乡。

由此,斄亭又恢复了清静和平安。

王忳后来的发展如何,史书没有记载。

点击加载图片

王忳在后世成为施恩得报的典范。

唐代李瀚著有《蒙求》,其中有:“王忳绣被,张氏铜钩。”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儿童识字读本,四言韵文,上下对偶,各讲一个掌故。

依此来看,李瀚也是信的,不知道您看法如何?

参考书籍:《后汉书》《资治通鉴》《汉书》《冤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