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东打造新时代文化品质城区③滴水湖畔,上海作家诗人看到了什么

 老沈阅览 2021-08-21

作者:施晨露

上海这本“大书”、浦东这首“史诗”,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个人的奋斗故事。  

     1986年出生的吴洲,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建八局已有12年。两港大道(S2-大治河)段,北连通浦东国际机场,南接洋山深水港。这段快速路,全长约12.8公里,是将临港新片区和世界联系得更紧密的关键节点。这个项目启动时,被要求整个工程必须在406天内完成,而常规来说,同等规模的工程至少需要500到600天。开工的头一个月,连续两任项目经理因为工作难度太大而选择放弃,这时,吴洲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擅写悬疑、历史题材的网文大神级作家君天在《中建铁军的时间魔术师》里,为读者描绘了奋斗在上海临港新片区的一位80后建设者的风采——“吴洲不是时间魔术师,他是千千万万中建铁军的代表。”

君天采访吴洲是在“烟花”台风过后,他们相约在工地现场的办公室再度深入交流。在这之前,7月中旬,上海市作家协会临港新片区“大国工匠”报告文学主题创作正式启动。在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会议室,25位上海作家和临港新片区的25位“大国工匠”代表,进行了面对面的采访交流,这是上海作协临港新片区创作基地揭牌以来的第一场大型创作采风。随后,由10位诗人组成的采访团奔赴滴水湖畔进行诗歌采风和创作。在作家、诗人的笔下,临港新片区的人与景,正是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缩影。

深入一线感知前沿行业

今年《收获》杂志1月号刊发长篇小说《月光密码》,同样是上海浦东热土上的故事。新世纪初,中国芯片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张海潮带着创业团队自硅谷来到张江,立志要在通讯芯片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然而他将面对的,不仅有一轮轮融资投入的困扰,还有竞争者的明枪暗箭、来自国际芯片企业的围剿,以及同伴的质疑与离去。所幸,中国芯片业几代人的心血努力,始终在他的背后支持他。一切荆棘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建立中国自主创新的通讯制式,迎接通讯新时代的到来。

《月光密码》是编剧虞璐琳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谈到深入挖掘这个题材的过程,她至今心潮澎湃。“这群'高智商狂人’都是芯片从业者,他们和这个行业一样,低调却充满魔力。”采访中,虞璐琳发现,小小一块芯片,承载着人类的科技进程,决定着航天业、通讯业、汽车制造业、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的发展。而芯片的研发,短期内很难有回报,一投入就是十几年的时光。“新中国几代芯片人为这个行业默默奋斗,因为他们深深明白,唯有科技才能兴国。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沉稳笃定的中年,他们勇往直前,无怨无悔。我想写这个上海的故事、浦东的故事,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像我一样爱上这个行业。”《月光密码》本是一个剧本,《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发现了这个故事,鼓励虞璐琳将它进一步打磨为长篇小说,在国内一流文学期刊的支持下,“月光密码”绽放了新的文学光彩。

曾是《收获》杂志资深编辑的作家走走跟随电视拍摄团队采访东方医院,将目光瞄准中国应急医疗事业的发展成就,深入了解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她正在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雷霆救援》被列入上海作协今年启动的“新时代都市题材文学创作工程”。

聚焦新业态书写新史诗   

近年来,上海文学界在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方面逐步聚力,包括临港新片区创作基地在内,已在全市建立起7家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基地,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高科技园区都是创作基地的“深扎点”。“新时代都市题材文学创作工程”选题方向包括弘扬上海城市精神,以红色文化为底蕴,具有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特色的当代都市题材;反映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的现实题材;塑造上海新时代英模、改革开放先锋和弄潮儿的艺术形象,反映新上海人形象的作品,以及聚焦随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上海金融科技企业、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互联网医疗、融合化在线教育、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等新业态的作品。

25位上海作家深入一线采写的“大国工匠”报告文学,9月底将结集完成,成为“新时代都市题材文学创作工程”首批成果。10位上海诗人组成的采风团则以宜业宜居、文旅活力、产城融合、人文生活等10组关键词展开主题创作。“我们希望以文学形式反映临港新片区对标国际水平的高度、推进产城融合的速度,以及聚焦城市品质的温度。”采风团成员、上海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杨绣丽说。

本月底,一场诗歌朗诵会将在临港新片区举办,正式发表并朗诵10位上海诗人采风创作的10首诗歌,以及“大国工匠”报告文学创作中的精选片段。正如为浦东开发开放写下40万字大型报告文学作品《浦东史诗》的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所言,“浦东是中国驶向世界中心未来的船头,立于船头,你就有乘风破浪之感,就有一股诗的激情。站在浦东的土地上,如果只看到摩天大厦而不知建设它们的人的身形,以及他们为之流下的汗水与泪水,那等于只翻了翻上海这本书的封面。”

上海这本“大书”、浦东这首“史诗”,归根结底,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每个人的奋斗故事,也是这座城市与它的奋斗者共享的品质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