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护士,如何区分皮内、皮下、肌肉注射

 院前急救联盟 2021-08-21

 各种注射技术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技术,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护士,如何才能正确的分清楚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

一、肌肉注射 IM

注射深度:将药液通过合适型号的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

注射角度:垂直90°。

注射目的:

(1)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

(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注射部位: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因为通常选用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臀部,其实还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它与皮注的区别在于,所注射的药液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使用更大的针头和注射器,且针管与皮肤表面垂直。

  肌肉注射时,因为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内或皮下丰富得多,吸收迅速,药物可很快到达全身。

注射方法: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以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连线法: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联线,其外1/3处为注射部位。

二、皮下注射 H

注射深度:将药液通过合适型号的注射器注入皮下组织。 

注射角度:30-40°

注射目的:

1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2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3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三、皮内注射 ID

注射深度:将药液通过合适型号的注射器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注射角度:5-10°

注射目的:

1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2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

3疫苗接种,如卡介苗。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注射部位: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到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

 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必须见不到回血时才能注 射。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