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分钟,教你在各大城市扮演本地人

 闲云野鹤qpab3u 2021-08-21

图片

有哪些是去到当地才知道的事情?

本文转载自城市漫游计划公众号(ID:csmyjh01)

作者:谢毛毛

人在外地
x
入乡随俗

去别的城市生活或旅行,常常能发现一些有地域色彩的趣事。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入乡随俗才是真正的接地气。
 
那么,人在外地,如何入乡随俗,演好一个“当地人”?
 
今天我们来聊聊,如何修炼演技,“假扮”当地人,做一个接地气的“戏精”。

图片

天津

外地人想假扮天津人可没那么简单,得先修炼一张“卫嘴子”。

这个演技难度系数极高,可能需要学习说相声,拥有一张嘴就把人逗笑的神奇魔力。

要知道天津人嘴贫,人人皆逗哏。如果去到“哏都”天津,会看到一个个“包袱”十分频繁地从天津人嘴里抖出来,不需要思考,信“口”拈来,专业脱口秀演员看了都啧啧称奇。

假扮天津人还得学会说“姐姐”(jié jie)。走在天津大街上,只要碰见女性,不论什么职业、什么年龄、什么辈分,一律喊“姐姐”。

图片

所以天津人有些迷惑行为,市场卖菜大爷管女学生叫“姐姐”,奶奶管孙女叫“姐姐”,女生打幼儿园毕业就被叫“姐姐”......对于外地人来说,一切都那么迷惑,对天津人来说,一切都如此自然。

如果还要加戏,那不妨自带俩鸡蛋,去煎饼果子摊排队,并用天津话不经意地说一句:“老板,两个鸡蛋,单果子”。 

记住,一定要自带鸡蛋,并且只能夹果子、或者果篦儿,夹香肠和鸡排不仅会露馅儿,还会气死天津人。

图片

南昌

有人说南昌人骨子里有隐士情结,要抓住南昌人的性情精髓,最好把隐士气质这块拿捏得死死的,低调中略带丝丝孤傲和清高,面对外地人的误解一笑而过,甚至漠不关心

南昌在豫章平原腹地,豫章平原被丘陵山脉环抱,地形环境相对独立。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赣江、抚河从南昌市内流过,注入鄱阳湖,绘就一幅湖在城中,城在湖中的画像。

有了山与水的滋养,南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能自给自足,再加上地形相对封闭,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来此隐居。

图片

南昌人在性子上有隐士的低调,在饮食上也是隐藏的吃辣王者

南昌地处山水之间,气候潮湿,跟其他地区的江西人一样,南昌人也很爱吃辣,早餐就开始吃重口味的拌粉,南昌米粉是低调实力派,有韧劲儿,又韧又辣。

南昌人爱吃辣也爱喝汤,这里有句话叫“天下英雄城,南昌瓦罐汤”。南昌山清水秀,这里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采用地道的食材,讲求原汁原味,南昌瓦罐煨汤也就诞生了。

拌粉加瓦罐汤是南昌人最爱的早餐。南昌米粉有韧劲又滑溜,吃的时候脸颊微微凹陷,把米粉嗦进嘴里,旁边必须再配一瓦罐肉饼汤,边恰粉边喝汤,这才像个接地气的南昌老表。

图片

重庆

重庆的高楼大厦依山而建,人们很难数清重庆到底有多少层,加上上天入地的高架桥、索道、人行天桥、地铁,简直就像绕成一团的线,分分钟能把外地人绕晕圈

所以假装重庆人最有挑战性的还是方向感,给人指路的时候记得上下比划,比说东南西北有用多了。

图片

重庆人底子里还有种“勒是雾都”的江湖豪爽,要想隐匿在本地人当中,当然还得会吃重庆老火锅。

吃火锅时只点红汤,不点鸳鸯,显得吃辣级别高。毛肚一片一片地夹着烫、鸭肠也一根一根地夹着烫,七上八下,才能尝到毛肚的脆和鸭肠的绵,显得地道。吃完火锅,假装去肛肠医院,也许是对火锅店最大的尊重。

在重庆,如果说什么东西比火锅还重要,那可能就是小面。

早上起来收拾收拾,就该到楼下吃一碗重口的小面了,到门口有一排排塑料板凳的地方,占一凳子坐下,点一碗小面大口大口地吃。

点面的时候,别说“不要辣”。

图片

东莞

如果要在广东各市里面组cp,那东莞和惠州算一对。东莞,作为平平无奇的“广东四小龙”之一,对于隔壁惠州,尤其喜爱。

东莞喜欢惠州,可能自己也没发现,东莞人常常到巽寮湾看海、到南昆山泡温泉,或者直接在惠州买间房。每到放假,惠州就会被东莞粤S车牌占领。所以做个接地气的东莞人,还得宠爱一下惠州。

东莞人占领惠州,外地人占领东莞。东莞加工业很厉害,有“世界工厂”之称,打工人也很多。有人戏言,外地人在东莞,根本不用担心被识穿,因为可能根本就碰不到东莞人。当然,这都是玩笑话。

在东莞,人们最青睐的休闲活动是泡温泉和烧烤。东莞市民春夏秋冬都喜欢泡温泉,有时大热天也泡,体质惊人。

图片

而烧烤对于东莞人来说,更多是一种集体娱乐活动,不是烧烤本身。夸张点来说,过年烧烤、生日烧烤、中秋烧烤、国庆烧烤,每逢放假皆烧烤。

所以若想“演”好东莞人,就不能因为夏天太热而不愿意泡温泉,也要乐于把假期余额都交付给烧烤。

图片

杭州

温润的江南杭州人有一点比较像北方,那就是他们的儿化音。

杭州人喜欢说儿化音,不过跟北京人有点不一样,杭州的“儿”听起来感觉像是另外单独念出来的,“儿”跟读“而”差不多,比如“筷儿(筷子)”“耍子儿(玩耍)”“闹架儿(吵架)”。

杭州人“闹架儿”的时候,会说两个数字“62”。在杭州62有呆子的意思,据说之前杭州的62路公交车曾因为在车尾显示“62请注意刹车”,被市民投诉了。

不过作为一个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文明城市,杭州市民素质普遍较高,平时62这两个数字是不能随便提的

图片

杭州话跟萧山话有些差异,萧山话比较像绍兴话。

萧山被划入杭州市的时间并不长,萧山区市民跟杭州主城区市民的关系有些微妙,如果要演萧山人,那就不说自己是杭州人,如果演的是杭州主城的人,那不妨调侃一句,“萧山人不是杭州人”这个难道不是钱塘江两岸的唯一共识?

当然,这些都只是个别有意思的现象,去到别的城市,观察到一些地区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

入乡随俗,才是对当地人最好的尊重。

»»»

学习文化特色

融入当地生活

- 地域色彩-

撰文 | 阿一

设计 | 关东煮、KALA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