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由于冬季漫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收入有限,北方城乡居民都有储存冬菜的习惯。 冬季储存的蔬菜种类是有限的,主要有大白菜、土豆子、大萝卜等。 那时,普通老百姓家庭中的冬季储存的蔬菜的种子还不够科学,成熟期较长,成熟的都比较晚,常常都是在每年的十月末的前后才能上市。 那时,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家庭家家户户都准备冬储菜。 那时购买冬储菜是千家万户一年中的大事,但各单位又不给假,大家只好请事假,排着大长队购买冬储菜。 那时,每年购买冬储菜都有几起打仗的事儿发生 : 质量好的菜,走后门卖出去了,老百姓白白地请了一天假,白白地起了个大早排着大长队 …… 那时,一个菜点每天来白菜、土豆等冬储菜都是有数的,每天也就来三、四辆汽车的菜,所以每人都是限量五百斤,所以那时每家都是出来两三个人排队买菜,这样才能购得一两千斤菜 …… 那时,常常因排队而吵架骂大街,而大打出手,造成一个个菜没买到,却鼻青脸肿的 …… 那时,来了三四辆汽车菜的质量非常不好,但菜价又很高,常常因此而与菜点理论,常常导致矛盾激化而吵架、打架 …… 那时为了当天能买到菜,很多人吃完晚饭就出来排队,整整排了一夜,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没买到,能不来气吗! 那年月,很多有大汽车的大单位都自己但乡下购买大白菜、大土豆子、大萝卜,回来时再卖给家属们,这样避免了很多啰嗦事儿 : 请假,排队,骂大街 …… 但这样的好单位、大单位,在一座城市里毕竟是少数啊,大多数居民还是必须要贪大黑、起大早来排长队购买冬储菜的。 那时,入冬前“冬储菜”是每家每户一笔很大的开销,很多家庭为此而需要提前节衣缩食来准备出这笔钱来。 那年月冬储菜的储量毕竟极为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大白菜需要不断清理腐败的叶子,很多土豆子发芽了、霉变啦,需要不断地清理、淘汰一些,很多大萝卜糠了无法吃了只能扔掉 …… 那时,家家户户都购买两、三千斤左右的冬储菜,除了吃掉的,其中有很多是白白烂掉的! 那时的老百姓是真心疼啊,但又毫无办法。 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五、六个孩子 …… 五、六个孩子,那就是五、六张嘴啊 …… 那时,家家到了秋末一般都是购买两、三千斤左右的大白菜,都是购买五、六百斤的土豆子,购买二、三百斤左右的红皮大萝卜 …… 那时的土豆子,大多都是红皮土豆,现在这种土豆却很少见到啦。 那时,农村几乎家家都有菜窖,菜窖的存储菜时间较长,效果较好 …… 但菜窖存储菜需要时常通风,也必须定期清理腐烂菜 …… 那时,城里大多数人家都没有菜窖,住在楼里的人家,也没地方挖菜窖啊。 那时,城乡百姓家,家家都有两三口腌制酸菜的大缸。 冬季很漫长,人们在准备冬储菜的同时又腌制大量的咸菜 : 咸茄子、咸辣椒、咸芥菜疙瘩 …… ![]() 有些人家入秋后还积极地晒一些干菜过冬 : 黄瓜干儿、茄子干儿、地瓜干儿、萝卜干儿、豆角干儿、土豆干儿 …… ![]() 这样,冬季到来,老百姓生活得踏实啊! 感恩一九七七年开始的改革,让老百姓冬季也能吃上大黄瓜、大茄子、大柿子 …… 老百姓再也不用在冬季前储存大白菜,大土豆,大萝卜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