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9)

 新用户22882l84 2021-08-21

Bambsebu, Bellsund—Gåsbergkilen

班色布—中部角

Snødans(Snow dance 雪舞)

今天是北极之行在船上的倒数第二天,不过今天深夜我们就能回到朗伊尔城码头,明天清晨一觉醒来,我们就要下船,因此今天的活动,是对北极的告别。

峡湾里的云雾很低,横切了对面的山,在中间形成了一条云带,“海精灵号”停泊在宁静的峡湾里。

在班色布登陆的时候,天气很好。

这里有一个捕鲸站遗址。1930年,为了捕获白鲸,捕鲸人在这里建造了基地。当时的捕猎条件比起十九世纪已经好了很多,有作为起居室的主楼,两座小棚屋,当然还有船,今天还可以看到它们的遗迹。岸边成堆的白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对白鲸的大规模猎杀。


海边捕鲸人小屋的遗址,边上有一所新建的房子,看着像科考人员的临时居所。

这是个圆形的海湾,海湾另一侧的队友们正在散步,他们的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冰川。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两头驯鹿,它们的身后远方是一座巨型的冰川,虽然离得很远,但仍旧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气场。然而我们没有机会往前,也无法近距离感受冰川之美,但没有关系,大家都知道这是在北极的最后一天,每个人都很珍惜、很享受。

驯鹿和身后的冰川。

绝大部分人也许再也不会踏上斯瓦尔巴群岛,但这短短的九天,终将成为它们一生的回忆——对我而言也不例外,虽然我不确定在若干年后,北极冰川退化更甚之时,我还会不会故地重游。而在就几天的斯瓦尔巴游历中,我近距离接触了冰川,感受了自然的洪荒之力,让它在我心里,留下了一张底片。

苔原上有一种跟蒲公英长得很像的小花,洁白纯洁,很好看。我特别喜欢这种纯色的花朵,毫无美艳,却清新脱俗,在北极大地如此寒冷的冬天,它们蛰伏于广袤的冰原之下,待到来年春天,重新拥抱久违的阳光。我甚至在走路时也很小心,生怕踩到了任何一株。

它们也是北极的主人、是北极熊的伙伴。

白鲸的骨架到处都是,堆在一起,像等待清理的废墟。白鲸的骨骼呈现出一种显示年岁的苍白色,几十载的寒来暑往,它们安静地在这里存在。若有灵魂,白鲸会憎恨当年小屋里的人类吗?亦或它们的灵魂早已离开了斯瓦尔巴,留下一堆白骨,告诉后人它们的苦楚,让他们得以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在斯瓦尔巴,人是配角,自然才是主角。

白鲸的骸骨和已经破损的捕鲸船的残骸。

回船的路上,遇见了一只正在休息(其实我也不知道它在干什么)的海豹,躺在海边的空地上,我们一艘艘冲锋舟排队轮流去看。

这也是一头髯海豹,长着胡须总让人感觉它上了年纪,探险队员告诉我们,其实它是只幼崽,还很年轻。这头海豹萌萌地看着我们,一脸懵逼的样子,自从它生下来到现在,估计也没见过这架势。不过它也不逃也不动,我们和它互相对视,它也很配合地把头转来转去,让我们从各个角度拍摄它。

在海岸边休息的海豹。

回到船上,午餐。

下午三点多,开始最后一次登陆。

这次的登陆点是中部角,这个登陆点从外观来说并没有什么特色,陡峭山坡的矮处可以攀爬,再向上是悬崖峭壁,那里是很多鸟的巢穴,所以这也是我们见到的第二座鸟崖。平缓的地方是草地,可以随处坐坐。

山崖上的每一个小白点,都是一只鸟。

因为是最后一次登陆,所以大家都很想认真地、也很随性地最后一次感受北极的草木和天涯。当所有队友站在一起拍摄纪念照片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快到了回到岸上的日子。

探险队员们也显示出难得的轻松,之前的那些日子,他们每天辛苦地工作,寻找登陆地点、驾驶冲锋舟、寻找野生动物,每天晚饭前的一次Recap和不定期的讲座都是他们的工作,可今天,他们也可以尽情放松,享受斯瓦尔巴温暖的阳光。

冲锋舟从“海精灵号”出发,把我们送上岸后停泊在海湾里。

马博士已经在北极的海上漂了一个月了,这趟旅行结束以后,他将前往丹麦。他在一个月前完成了丹麦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趁着闲暇加入探险队,既能增加专业领域的见闻,又能获得不错的报酬,只不过全船60位中国游客,可让这位唯一会中文的探险队员忙活了整整十天。

与此同时,深海甲壳类动物博士Simon也将回德国。他很健谈,团里的德国游客变成了他过母语瘾的最佳对象。至于他的研究领域——深海甲壳类动物——不就是帝王蟹嘛(科学盲只能靠仅有的生活经验猜测)!

登陆结束,回“海精灵号”之前,考察队员发现了海边的矮坡上有三只北极狐,虽然我们的冲锋舟离得不远,但狐狸体型很小,观察起来并不太容易。好在风平浪静,光线上佳,让我们看得很清楚,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很令人满意。

北极狐之所以在这里出现,是因为附近有鸟巢,它们可以掏鸟蛋来吃。北极狐看起来是一种极为机警的动物,后两艘冲锋舟到达的时候,它们就不见了踪影。

探险队员驾驶冲锋舟带领我们轮流观察北极狐。

处于不同位置的北极狐。

短短十几分钟的回程,我们回忆着一共看到了多少野生动物。探险队员为我们细心地做了记录,这也是我至今仍对一些细节记忆犹新的关键原因。对于每天活动的记录,最后都被放在了一只小小的U盘里,赠送给每位队友,作为我们这趟旅途的最好纪念。

斯瓦尔巴,让我再看你一眼。

今天,有船长告别晚宴,我们也在最后一次Recap中回顾了全程的精彩时光,探险队里的专职摄影师John为我们拍摄了很多照片,有些照片是在我们完全没有注意的情况下被定格在John的相机里的,当它们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都能让我们立即回想起当时的情形。

晚餐有特别的安排。这里要提一句,这十天里,我们在晚餐时听到了好几次Happy Birthday的歌声,餐厅细心地了解了每位队友的生日,如果恰好在这十天之内,他们就会送上亲手制作的蛋糕,所有的餐厅服务员还会为你唱歌。更难能可贵的是,船上并没有中国籍服务人员,但每次遇到中国队友过生日时,服务员们都会用中文再唱一遍生日歌,这成为了北极之行里和旅途无关的温暖记忆。

生日快乐!

所有的服务员带着舞姿和化妆进入餐厅,气氛立即达到了高潮。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以东南亚居多,每年跟随“海精灵号”来往于南北极之间,可能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可以休息。我们客房的服务员是一位马尼拉女性,非常细心和和善的一个人,而餐厅的服务员在两天后就会知道队友的用餐偏好,比如他喜欢茶、不要咖啡,而我喜欢在每餐后吃点冰激淋。

“海精灵号”上最后的晚餐。


深夜,居然有了手机信号,仿佛科幻大片里的那个场景出现:地球,我回来了。

随着轻微的撞击声,“海精灵号”停靠在朗伊尔城码头。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1)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2)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3)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4)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5)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6)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7)
五年前的北极之行:追寻北极——没有光(8)
翻越216国道胜利达坂

奈良唐招提寺行

和越后汤泽的三次相见

角馆:日本东北农村里的小京都

哭墙:锡安的灵魂

捧一杯热红酒钻进柏林的圣诞市场

在约克冬日的阳光下


-☆- 别忘了关注和转发哟 -☆-

觉得不错请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