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8年后,日本再无力组织起像之前那样的大规模会战,这是为何?

 历史探奇 2021-08-21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近日来因为一些原因,网友们又开始讨论起与靖国神社有关的事情,但凡稍微有一点点历史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

靖国神社是日本用以供奉曾经在二战之后被制裁的多名日本甲级战犯和对外侵略军人的地方。

说到这些恶魔就不得不提到曾给中国造成严重伤害的日本侵华战争,彼时中国综合国力非常孱弱。面对兵强马壮的日军,我军不得不以之于敌人数倍的兵力去对抗日军。

不过在我们去了解日本侵华战争时应当也会发现:从1938年后,日本便再也无力组织起像之前那样大规模的会战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抗日战争

面对侵华日军,我国涌现出了无数优秀战士与将领,他们与各界付出良多的抗日人士协同对外,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战争。

针对这场战争,如果我们从战略层面来看,它大约能够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一直到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

第二个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开始,一直到1944年结束。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战略反攻阶段,从1944年开始,一直到日本宣布投降为止。

虽然我军在多年的斗争中,成功将战争主导权一步步争取到自己手中,但整个过程中我国出现的伤亡与损失却很难用简单的数字来估量。

日本不再组织大规模会战

如果大家对抗日战争有所了解的话,那就应该知道日本曾经针对中国制定过“三月灭亡中国计划”,不过因为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以及其他地方军队的顽强抵抗而失败。

这场会战我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虽然没有成功战胜日军,但也为我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了重大作用。

而在这场会战结束之后,我国在此后的会战中其实也有着较为明显的颓势,这种颓势的出现并非因为战士们的消极作战。

而是当时日军的武器装备之于我国军队精良得多,再加上日军已经占领了中国几个粮仓,且其士兵的身体素质也强于我军,这才导致我军与日军对战的时候无比艰难。

不过从武汉会战开始,日本便不再像以前那样能够对中国形成非常明显的压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汉会战中双方所投入的兵力也空前庞大。

在这场大规模会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共计140余万。其中日军投入兵力30万,战后伤亡8万左右。

原因

武汉会战结束之后,日本便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主动组织大规模会战,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来是因为日军当时的占领面积很多。

面对正面战场上的国军和在敌后穿插作战的八路军等,日军已经应对得疲惫不堪,因此也就放弃了发动大规模会战。

二来则是因为日本本土的资源非常匮乏,他们或许能够凭借战争所得进行部分占领地区的军事建设,可想要将所有中国占领区全部纳入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日军实在是没有那个物力和人力。三来因为日军在1941年的时候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这就更导致日军无力在中国掀起大规模会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