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皇帝有专属医疗团队,可为何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还是不长寿?

 青史如烟 2021-08-21

经常看历史剧的小伙伴们,总会有这样的一个感受,那就是古代皇帝的寿命普遍比较低,能够称得上高寿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咱们仔细捋一捋,从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清廷灭亡,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之中,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的皇帝,不过才四个人:乾隆(89岁)、萧衍(86岁)、武则天(82岁)、赵构(81岁)。

过七十的也不多:忽必烈、李隆基、朱元璋、孙权、刘彻。

按理说,杜甫诗里“人生七十古来稀”,用来形容古代普通百姓的寿命状况,大家倒可以理解,毕竟古代的医疗水平比较低,营养匮乏,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高,也是一个现实情况。

但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举国供养一人,不缺吃,不缺穿,身边还二十四小时跟着专属医疗团队,吃的还是专供食品。

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寿命为啥也这么尴尬呢?

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后宫佳丽三千是个主要原因,毕竟色字头上一把刀,面对后宫的枪林刀山,铁打的皇帝也得玩完?

但因色伤身,最终挂掉的皇帝,除了明朝有少数记载之外,整个二十四史当中,并不多见。

毕竟历朝历代多少有一些防止皇帝沉湎女色的措施,咱们看清宫剧时,皇帝后妃门口站着喊门的太监,给人的印象就非常深刻——“皇上,这到点儿,也该差不多了!”

其实,整个历史进程当中,皇帝之所以寿命普遍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个高危职业。

瓦罐难离井沿破,大将难免阵前亡。

进入这个行业的人,死亡率很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死法也是五花八门。

中国皇帝的死法大致分为四类,每个类别下面的具体死法又各有不同。这么多死法的群体,寿命您说能高到哪儿去?

一、被他人杀

皇帝登基称帝,按理说已经成为了九五之尊,整个天下,自己说了算。

一哥的权威,那就是说杀谁就杀谁。

但在权力面前,有时候,皇帝的话也真不一定好使,历史上奸臣、权宦、皇太后、甚至是皇子、皇兄弟们都有可能是要自己命的人。

在这么多潜在“杀手”的环顾之下,也让中国的不少皇帝,自己将自己吓成了神经病,整天疑神疑鬼,看谁都像是带刀的。

而在这种提心吊胆的氛围当中,想要过得舒心长寿,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二、郁闷而终

还有一种就是空有大哥的招牌,但普天下人都知道,这位是傀儡。

明明一把手,混成了二把刀。

这皇帝当得,能不窝心。

整天在朝堂上接受朝臣们参拜,自己想要说什么话,还得三思而后行,一着不慎,被怼丢面子倒是小,会不会被病亡、混个英年早逝可就不好说了。

这种皇帝,更是很难长寿,整天压抑抑郁、担惊受怕,基本最后都是抑郁而终的结果。

三、自己找死

还有一种皇帝,那就是,自己英明神武,外打外行,内打內行,甭管是谁,对自己都得服服帖帖的,这种皇帝的代表便是李世民。

到了这一个阶段,其实想要长寿真的不难,以前征战沙场,虽说落下不少病根,但只要仔细调理,也不是说不行。

但人家到后来,却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求仙问道,寻找仙丹妙药,有时候不得不说,中国的道教对于拉低帝王寿命,有着很大一份功劳。

汞含量超标的丹丸一入口,那就是作死拦不住的节奏呀。

四、自然病死

最后再说一种比较正常一点的死法,病死。

在古代,医疗水平普遍不高,虽说中医在中古时期撑起了人类文明最高级别的保护伞,但有些疾病像天花、风疾、破伤风、梅毒等现在有救的病症,在古代,即便有着完善的医疗团队守护,皇室成员们依然往往难以躲避。

这里面,咱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顺治帝、同治帝,一群太医、喇嘛竭尽全力,正规治疗和偏方奇术,最终也没能挽回皇帝的性命。

这个在当时,只能怨老天,医疗瓶颈没有达到能够救治的地步,天子的命也跟庶民一样,没法挽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