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成暴雨中心,郑州涝灾,洛阳怎么没事?洛水贯城,隋炀帝功不可没

 华笺流香 2021-08-21

根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8月21号到24号,我国将由东到西有一次强降雨过程。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季风形成的水汽输送通道加强。地形西高、东低的河南省可能会再一次成为暴雨中心。

上个月,河南就经历了一次让人记忆深刻的暴雨涝水,并且在部分城市造成重大损失。

7月17日8时-20日14时,河南全省大部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暴雨、大暴雨。

郑州、焦作、平顶山、洛阳、南阳等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并引发洪灾。

其中,特别是郑州受灾最为严重,各大媒体接连发布城市地铁被淹、市民被困、街道变河等揪心视频,牵动着全国千万人的心。 

但与郑州接壤、两地距离不到150公里的河南第二大城市——洛阳,此次的降雨量也是突破了历史高值,但相比之下,洛阳市在这次暴雨中似乎没有太大影响,只是小范围内轻度受灾,除了洛阳偃师区部分乡镇遭受灾害外,洛阳城的其他地区均没有影响。

就在伊河水位大涨的特殊时期,甚至在龙门石窟遭受轻微水灾的同时,洛阳城的大多其他地区,都没有遭受到洪水的侵袭和淹没。

而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千年古都,文化历史名城,因为坐落在洛水的北坡,面朝南方,故名洛阳(山南水北为阳)。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商、西周、西晋、北魏、隋、唐等十三个朝代都在此建都,所以有着“十三朝古都”之称。 

古代人建立都市是很讲究的,十几个王朝帝王都把洛阳当成首都、副都,不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洛阳地处九州腹地,位于黄河与洛水交接之处,依山傍水,地层稳固,是个不折不扣的风水宝地,也是控制中原地区的堡垒。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和北魏孝文帝迁都,都是看重洛阳地处中原和问鼎天下的形势,后又经过隋唐两朝的大规模建造,更是把洛阳建成了至今闻名天下的都城。

洛阳地势属于西高东低的情况,境内山川与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区面积占45.51%,丘陵面积占40.73%,平原面积则只占13.8%。

洛阳境内河渠密布,黄河、洛河、伊河、清河等10余条河流蜿蜒其间,分属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

对比郑州的大平原地势,洛阳的位置属于河洛盆地,理论上也是容易受涝水威胁的。

遭遇720大暴雨时,洛阳城的积水,顺着自然形成的独特的有利地势,向贯穿洛阳城的洛河里面流入和汇聚,再排入黄河。

洛阳能够免除暴雨涝水之灾,虽得益于西高东低的独特地理环境,但是洛水贯城的整体城市布局功不可没。

洛水贯城指的是洛河从洛阳城的中间流过,这实际上不是一种自然的布局,而是1000年前隋炀帝大开大合,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留下来的杰作。

当年隋炀帝杨广从汉长安城迁都洛阳,正是看重洛阳的地势。因为那时候的都城汉长安城北临渭水,常有被水淹的危险。

那时,汉长安城排泄生活污水的方式就是挖一口深井,所有的生活污水全部注入井里。这些污水是没有地方去的,只能从井壁向周围的土壤中渗透,污秽之物都留在了井里。这个排水系统用了几百年以后,导致地下水被严重污染,井水散发恶臭。

以上原因让隋炀帝萌生了迁都念头。

据说,隋炀帝夜中梦到长安城将有洪灾,便当即决定迁都。 

隋炀帝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洛阳处于“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地势极佳,是绝好的军事要地,便决定在此营建都城,洛水则自西南向东北流,穿越都城。

隋炀帝设计洛水从洛阳中心流过,原本的意图是象征着银河从天空中穿行,城市有星河浩瀚、帝王之气。

隋唐时期并没有什么城市水利规划,洛水贯城的设计,也本来是为了城市景观和游乐之用,但是实际上却起了沟通商贾、繁荣经济、排泄涝水的重大作用。

隋代,临洛水的通远市附近为“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

洛水南的丰都市“榆柳交荫,通衢相注,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 

用洛水把洛阳、通远、丰都串联起来,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周边经济带的控制。

所以说,基础设施真是造福千秋啊。

除了在城市中间挖一条洛河以外,隋炀帝还在洛阳挖了各种沟渠,奠定了洛阳市的整体格局。

洛阳城东南有伊河,截流了从伏牛山下来的涝水,通过高水高排的方式,把涝水排进了黄河。

洛阳虽然是一个盆地,但是洛水贯城、伊水绕城的布局,奠定了洛阳市免受涝水灾害的基础。

如今的洛阳,城市建设过程中没有过分的挤占、压缩河道宽度,洛河通过洛阳政府二十余年的建设,河堤现长约四十余公里,高度约二十米。对防御洪水,排泄主城区涝水,至关重要。

而洛阳市内有涧河、瀍河和护城河,在7月20号暴雨期间,都持续在发挥着排水作用,交汇排水到洛河,而洛河又可以直接将水排入黄河。

  除了几条天然河流之外,洛阳还有古洛渠这条千年水渠,新中国成立以后,洛阳城区还修建了中州渠、邙山渠等可以直通洛河、伊河的人工水渠,伊河上游有面积达到5万亩的陆浑水库和故县水库,都是大型水库,雨季时可以拦截一部分洪水,从而也减轻了下游洛阳市区的防洪压力。

纵横交错的发达水系,可以确保洛阳城区遇到再大的暴雨,雨水也能畅流无忧。

也正因如此,洛阳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基本没有遭受过大的洪涝灾害。 

作为千年古都,洛阳有各类历史君王遗址和古迹建筑等不能破坏,城市建筑密度不高,有大量的公园绿地,调蓄涝水能力强。

正因为既能排水又能蓄水,使洛阳免受了大暴雨涝水之灾。隋炀帝奠定的城市格局,功不可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