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迟到的忏悔

 窦旭民图书馆 2021-08-22

迟到的忏悔

有一种现象令人实在难以理解:那就是人们对陌生人活着外人比较客气,而对家人以及亲密的人有点苛刻。与他人交谈满脸带笑,注意神态;与家人说话无所顾忌,甚至不讲情面。

究其原因,恐怕是“亲不见怪”的理念在作祟。即认为:外人不能得罪,而家人不会记仇,故而如此作为。

有人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细细推敲,真有道理。因为任何人都不应该仗着在乎和珍视,就忘了彼此之间都是互相独立的个体,没人有义务成为他人情绪的宣泄口。即便是家人、亲人,并不代表被伤害者全不在意;轻易的原谅、不计较,也并不说明感情没有受到伤害。

痛定思痛,在我的母亲逝世之后,我曾想起自己一度的所作所为,的确感到内疚和羞愧,引发阵阵心痛。当年就是因为自己对母亲的固执以及某些做法有不同意见,劝阻时缺少耐心,不能和颜悦色的交流,说话语句生硬,埋怨她絮絮叨叨、啰里啰嗦。经常以“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唠叨”、“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没文化,老迷信”、“不撞南墙不回头”等等类似语句答话。

当时说这些话语并未觉得有何不妥,而现在想起这些感到自己修养太差,大逆不孝。当时,不懂得——“母子缘分难得”,没有好好珍惜;也未做到“好好说话、好好孝敬”。只是认为一天做好三餐,过节给点现钱,照料饮食吃穿,忽视了重要的精神安慰,忽视了亲情的传流感染。

然而,迟到的忏悔对已故的母亲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只能促使自己将心灵清洗一遍,祈祷母亲的原谅和宽恕。

而今,我才明白:一个家庭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和睦与真情。“家人无需分胜负,感情不必论是非”。谁对谁错,只要相互理解就行了。再者,人老之后难免有些啰嗦,没有必要计较,应该和和气气地与老人沟通、交流,即使有点隔阂,也应耐心说服。“说气话”、“给脸色”,甚至赌气“不说话”等等,就是没有教养的一种表现,而且也最容易伤害亲人的心。

逢年过节携带礼物看望父母,或者护送父母去医院、做晨练,一般人都能做到。但要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热情洋溢,却并不多见。一家人相互指责、抱怨,争论对错,的确没有任何意义。明明需要彼此依赖,相互扶持,那就不要给“亲情”插上尖刺,不要让双方受到可悲的伤害。

父母是一家之主,也是最无私的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并且给了我们安稳生活下去的家庭,他们的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还有的就是无尽的辛苦和操劳。无论是出于感恩,还是人格的基本,我们最该回报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关键要看念经的人。如果念经的人“会念经,会做事,会说话”,那么再难念的经也不在话下,也会转变为好念的经。

是的:不要对父母(老人)大吼大叫,不要嫌他们手脚笨拙。他们啰嗦唠叨,是因为牵挂太深;他们固执倔强,是因为经验沉积;他们丢三落四,是因为记忆退化;他们行动缓慢,是因为腿脚老化。对他们必须多包容,多谅解,多多体贴和关爱。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岁月无情人有情,其所以组成一家人,亦是一种缘分。在几十年的相处,就该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质疑,把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把最好的脸色显给最亲的人,把最美的语言送给最亲的人,才不会使自己的人生留有遗憾。

 202178日渭滨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