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结构简述---春树

 邻村阿牛 2021-08-22

一、心理动机理论

人类行为的需求或者源动力可大致分为两类:基本生存需求和成就需求

1、基本生存需求机(包含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是人类最基础、第一位的驱动力,在此满足前其它需求会弱化。生理需求内部的性需求和安全需求是重点的两个需求类型。

安全需求的扩展需求是安全感需求。基本生存需求大部分为天生使然,基因自带而来的,除了安全感带有后天的文化属性的一种心理需求。

1.1文化影响:

(1) 文化对于整个人的人格结构都有莫大的影响,可以说在基因的基础上,外界文化的塑造下,加上个人主动选择三者一起塑造了整个内在。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代代相传和不断演变的生存模式。这种生存模式不仅仅是行为模式,还包含全套的思维模式。

(2) 自主选择发生的较晚,往往是人格独立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会发生。大部分选择只是基因影响和外在的塑造。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格都带有一定的被动性,尤其是中国。

(3) 即便在西方也是如此,农业文明里个人价值是不存在的,只是社会的一份子,皇权和宗教权才是价值的核心,人人都必须遵守以此基石建立的等级秩序价值体系。后来经过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化改造,前前后后大约四百多年,人的价值才逐步的摆脱了等级,自身的价值逐步被认可,才逐步的建立起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价值观,从主流价值上承认了个人价值。

(4) 个人价值观是建立在世俗层面人人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在宗教层面神之下人人皆平等的宗教观之上,有了这种真实认可的平等才会形成契约、才会形成私人产权的保护,才能限制权力的边界,才会有稳定可持续的社会规则诞生。这就是为啥中国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个价值体系,因为现实利益冲突,所以主流价值观会一直混乱下去,直到坚持不动为止。

(5) 除了利益角度,从历史上看。中国现代文明时间比较短,刚建国的时候还是个90%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家,自从鸦片战争到建国这一百年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内战中度过的,启蒙运动也仅仅停留在知识分子的层面,时间短,人群少。建国后的军人治国、打倒臭老九,更是把以前的那点启蒙彻底掐灭了,中国事实上反而进入了一个彻底的农业文明制度和思维。这也是为何中国的价值观会如此混乱,集体主义、民族主义、个人萌芽、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大杂烩阶段。在上面有意的阻挡下,下层的混乱无序也几乎是必然。当然价值观的混乱对于管理有一定的好处,因为难以形成合力,只会小乱,不会大乱。当然小乱憋久了或许也会出大乱。

总结:中国目前处于一种价值体系混乱无序的状态,这对每个人的内在都存在很大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必然会导致内在价值观的混乱无序,无所适从。

1.2下面首先分析下安全感不足的原因:

(1) 鸦片战争到建国这一百年的内战、外站,给全体中国人心里埋下了深深的不安全感,随时死去的压力一直飘在头顶。好不容易建国后,然后又赶上国内治理的大折腾,完全不按照客观规律的随意的扭曲经济,导致了经济永远在震荡之中。直到2000年中国才算是基本上有了现代国家制度的雏形,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开始正常化和世界接轨。这一百五十年的混乱无序,对每个人内心都造成了严重的不安全感。整个文化塑造的生存模式必然是不安的、焦虑的、无所适从的、崇拜强权的。一种安全感不足的内在世界。

(2) 除了文化的影响外,政治、经济顶层设计方向感的缺失,政策的频出和冲突,导致中国目前很多精英阶层安全感的缺乏。内在本来就安全感不足叠加外界方向迷失,安全感更加不足。这会大大的影响他们成就需求,让他们无法安心进行长期的规划,只顾眼前,焦虑蔓延,创新不足,赌徒的投机心态泛滥。在从众心态的扩张下,整个中低社会阶层有样学样(本来就严重的服从型人格,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缺乏自信),导致整个社会群体思维的投机心态泛滥。集体投机拉涨资产价格,进一步强化投机心理,自我实现,自我强化。既然明日虚无缥缈,何不来一把梭哈,一种毁灭性的集体狂欢,末世既视感。因为安全感的影响,一切底线都会消失,文明之火飘摇不定。

1.3接下来说一下安全感不足会导致的问题:

安全感不足必然会导致内在的一种焦虑、压力感,整个人处于一种紧张应激状态之中,时间一久还会形成挫折感和无意义感,从而形成一种负面的成就动机观,无法进行长期规划和努力,行为严重短期化,从而导致整个成就动机的坍塌。

1.3.1面对安全感不足导致的压力,会激发人的防御机制(大概列举)。

(1)补偿:通过获得别的东西来增加安全感,例如金钱、权力、认知。如果压力适度还可以让人前行,变成了让人前行的一个动力。好的榜样和坏的厌恶都可以激励人前行,一个推,一个拉。当然过度之后就会变味了,贪婪无度,破坏一切文明底线只为满足私欲。

(2)逃避:有可能形成各种药物依赖上瘾。

(3)认同:通过认同强权来增加安全感(洗脑术),原始的羊群效应,抱团取暖,邪教。

(4)退行:巨婴国

1.4洗脑术

简单说一下洗脑术,因为洗脑术就是建立于安全感不足之上的。洗脑术有几个基本的条件:

(1) 封闭的环境:大家回忆下旅游强制购物的处境;刚建国后整个国家的处境;传销组织的封闭培训;整个房地产舆论的一直看涨,一边倒的信息灌输。都是一个封闭环境,你得不到外界的信息和帮助,联想下现在的外国信息不允许进入国内都是一个作用。

(2) 从众心理: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从众心理。人在任何的团体之中都会被团体影响,多数人的内心的独立性和逻辑能力是很脆弱的,不自信的。很容易的随大流。人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独立自主,尤其是自己的想法和大众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很多人自然的就把自己改变了,并不会有多大的难度。

(3) 安全感的不足:安全感不足就给了洗脑的空间,害怕产生魔鬼,恐慌是一切做局的最好抓手。你心里有恐慌,然后被放大,然后就会抓住救命稻草,不管它是对是错。老年人因为怕死购买各种保健品;因为受到严重打击加入了邪教等等。乘虚而入的虚就是安全感不足。

(4) 强化(伴随奖励和惩罚):多次反复强化一个思路。就像传销,顺从就给你奖励,不顺从就惩罚,人这个物种的内在说坚强也坚强,说脆弱也脆弱。再像买房,每次都是买房赌涨价赢、赌跌被打脸,反复打脸后,已经没人敢说跌了。奖励最好能彻底刺激欲望,理性荡然无存。

(5) 榜样的力量:用成功人士来刺激和强化你的思维成型,同时也是塑造一个权威,利用人容易崇拜权威的特性,甘心放弃自己独立思考,放弃独立思考也就放弃了自主抉择的责任,人反而会有一种放松和安全,这就是权威崇拜的根源。

(6) 自我强化、自我合理化。有些事情开了头,你为了避免内心的冲突就会自动的去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自我麻醉,让自己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是自己的真心指导的,不是迫于压力或者其他。

总结下来就是一个顺从的集体做背景,然后大棒、胡萝卜、孤立无援。这就是洗脑的精髓所在。

1.5对抗洗脑术

无非是针对上述条件逐个击破,增加和社会的交流,建立联系,增加坚持自我的勇气,增加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面对权威不盲从,警惕自我合理化导致的误判。

2、成就需求

2.1人生模式

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所有人都出现了另外的一个需求,幸福。但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各有不同,有形资产(金钱、股票、厂房等)、情感、权力、宗教,各有比例不同,强度不同,构成了万千种人生模式。

2.2影响需求的因素

此类需求为后天文化塑造的需求,跟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关(环境对于个人的影响可以参考上一节):

家庭部分:父母的经济条件、父母对你的教养方式、情感投入方式、父母的感情状态。

社会的:社会文化、学校的教育、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

重点说几个:

2.2.1依恋关系(影响情感)

刚出生后依恋关系的形成会影响日后个人的亲密关系,例如爱情和婚姻。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在儿童早期的依恋经验来建立后来的人际关系心理模式,然后根据这样的模式来建立、维持和结束与他人的爱情和感情关系。

(1) 安全型依恋:正常的亲密关系。

(2) 不安全-回避型:对亲密关系和承诺的抵抗;

(3) 不安全-矛盾型:介于安全和回避型之间,一种矛盾状态。

这就是为何孤儿和单亲家庭子女亲密关系出问题的概率会大一些的原因。

2.2.2家长教养类型对子女性格的影响,主要是责任和自由的平衡(影响主动性、责任感、自我控制)

(1) 专制型家长:顺从、自我克制、古板退缩、忧虑、缺乏好奇心。太多责任无自由

(2) 放纵型家长:依赖、不成熟、胡作非为。太多自由无责任

(3) 权威型家长:有能力、独立、自控、有好奇心和主见(自由和责任匹配)

2.3需求强度

需求的强度又可以分强、中、弱(俗语说的进取心,有些人极强;有些人随波逐流;有些人非常弱甚至负面就像佛系青年,绝望挫败感导致的无进取心)。

2.4目标的匹配度

此需求取决于每个人的能力、爱好和选择,选择如果和能力、爱好匹配当然就最幸福了。如果能力和爱好缺一个则就存在一定缺憾。能力不足,会导致挫败感和目标无法达成;如果没有爱好,即使做到了也没有多大的幸福感。如果两个都没有,那就是闭眼一辈子的人生。

二、三观和人格的关系

1、世界观:人自从出生就不断的学习,在心中构建世界和自己的概念,一点点的积累,有人情绪深刻,有人模糊表面,这个和个人的天赋和经历有关。

1.1、包含外在世界的世界观,内部世界的自我观

1.2、自我观内包含:个人的物理性质、智商、情商和关系商(开放、封闭;信任、怀疑、敌意),这三商就是所谓的个人能力。

1.3、自我和世界之间的这个关系定位影响很大,会影响你对世界的认知、也会影响自我,还会影响价值观。还会影响你的人生观,人生规划。

1.4世界观认知分为客观世界、认知世界(又分意识和潜意识)、完美世界(含价值观因素)

自我观也分为 客观自我、认知自我(又分意识和潜意识)、完美自我(含价值观因素)

2、人生观

2.1、在人对世界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在价值观的影响下,进行的人生模式或者路径的选择,也就是各种成就占比:爱情、尊重、自我实现(最终结果);权力、金钱、事业、名望(实现路径);这些都和关系商互为影响,和价值观也密切相关。

2.2这个选择分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区别在于自主性多强,是主动选择的还是社会被动影响形成的。

3、人生观就是成就动机。

基本的生存动机和成就动机都驱使人去获得看得见的资源(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需要)或者其它(这里就体现了多元价值观,然后导致的多元人生观)。

三观或者成就动机都决定的是人生的方向,具体到具体的事件还需要进行单独的思维过程。

三、认知偏差

1、自我中心:

1.1焦点效应:人们往往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从而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1.2透明错觉:自己随时都可以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脸上就会有所表现,以为会被别人发现,其实被发现的概率并不大。

1.3带有自我服务色彩的社会判断:好的事情,夸大自己的作用;坏的事情,降低自己的责任。

2、社会比较

2.1、归因错误

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原因。

2.2、行为者-观察者偏差:作为观察者,我们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意愿、动机、人格特质(基本归因错误),而作为行为者我们倾向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外部解释。

俗称对人对自己两套标准。

3、认知的选择性

人会选择性读取信息,只会关注与自己期望相符的信息,而忽略和自己冲突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选择性解读信息。

4、适应力(心理免疫系统)

不论好事还是坏事,人们总是高估它对你幸福感的影响。

影响偏差:高估情绪事件的持续性影响。

人的内心会自动的降低外界的刺激带来的压力。会破坏好的事件对你的持续刺激,也会破坏坏的事件对你的持续刺激。所以你想象里的加薪或者升官给你带来的幸福感或许只有一阵子,然后很快就适应了;另外不好的事情也是如此。

人的内心的安宁只能来自于内心的改变,外在的影响并不可持续,所以对于外在条件的变化不要抱有太大期待,对于不好的事情也不要害怕。

四、人的行为的解释

在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外界环境三者共同影响下的一次心理思维过程。

或者直觉思维或者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快速自动反应,可以用来应付生活中无数的小事,特点是快,缺点是面对复杂问题,容易判断失误。直觉思维类似于多次刺激反应的结果,属于思维的低级模式。

逻辑思维需要有数据支撑、理论框架、逻辑推导适合面对复杂事件。需要你思维的系统性、需要逻辑的培养、数据获取能力属于思维的升级模式。

                                                                                                         2018-07-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