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文红 | 孩子上课时思想总不集中,究竟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呢?

 我的书海601 2021-08-23
今天,第三次走进南京电视台,在《家有儿女》这个栏目,和美丽亲切的曹漪老师合作,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孩子上课时思想总不集中,究竟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孩子自身的问题呢?
 

问题一:老师告知自家孩子“上课时总不能专注听讲”后,家长心里可能会有些嘀咕:孩子上你的课不能认真听讲,这不是你的问题吗?再说上课时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不也是鞭长莫及吗?这难道不应该是你老师的责任吗?
 
课堂教学是一对多的面向沟通,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这就要求教师的内容设计、语言表达等必须与学生建立连接,做到做大价值的信息输出。如果一个教师上课时刻板单调,缺乏趣味,没有互动,无法与学生产生链接,学生确实很容易走神。
 
但一节课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像一场好的演讲一样,并不是教师讲,学生听就可以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取决于师生双方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相互之间能否心灵相通,产生共鸣。
 
所以,即使是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学生如果因为夜里没有休息好很困,或是刚经历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不开心,再或是对这个老师很反感瞧不上,又或根本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自然也是无法和教师产生链接,当然也就不可能专注听讲。
 
如此看来,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身为教师,作为成年人应该有更多更主动的反思:如果是大部分同学都不认真听讲,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及时改正;如果是少部分同学不能专注听讲,那就要问问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如何?等等,有的放矢地做出调整和改变。
 
身为家长,首先要相信教师的用意必然是希望孩子进步;其次,教师找你谈这个问题说明孩子在这一点上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一个班四五十个娃,老师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第三,教师希望家庭能够对此问题予以重视并积极帮助孩子进行有效调整。
 
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正面理解教师的“告状”,与教师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简单地归因于教师不仅有失偏颇,还可能因此对教师心存芥蒂,如果再在孩子面前不小心流露出来,必然会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破坏师生情感,这样的结果对孩子的成长必然不利。
 
对于教师的脾气、个性、教学风格等,每个学生的认同和适应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只要不是违法违纪的行为,建议家长朋友能从积极的一面出发,合理解释老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行为,正向引导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亲其师后信其道,信其道后受其教。

图片

 
问题二:为什么我孩子看电视打游戏的时候非常专注,而上课作业时就总爱走神呢?
 
对于这个问题,脑科学家们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画面是一种具体、直观、形象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只需要简单的感知、接受就可以了,不需要费太多的脑筋。
 
打游戏就更不要说了,不但有画面色彩鲜艳、各种光效亮爆双眼,升级打怪一路攀升,各路疯狂刺激奖赏,不断诱使你一步一步离不开它。
 
而我们的课堂,关于知识的学习显然都是低刺激的,比如说数学,感觉总共就那么十个阿拉伯数字,翻来覆去就是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严重缺乏新鲜感,有时候甚至觉得很无聊枯燥的。语文呢?汉字就是一种符号,孩子阅读,不仅要认识字还要理解意思,更要有积极反应,做出思考和评价,这一切都是需要进行自我约束的行为方式,都是很“费脑”的事情。
 
而大脑呢?从其特性上来说,它特别不喜欢思考,因为思考需要消耗能量,俗称“烧脑”,相比起思考,大脑更喜欢惯性思维。所以自然会选择那些不动脑筋的事情。我们听说过阅读障碍没有听说过电视障碍。
 
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到概括推理的抽象思维,本就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一个方向,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过多地纠缠在那些低级思维模式中,很有可能延缓甚至耽搁孩子的思维进化历程。因此,不过多地使用电子产品来抚养孩子,这可能也是让孩子不再分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问题三:作为家长,可以怎么来帮助孩子提高自身的专注力水平呢?
 
蒙台梭利说:“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专心。”而从大脑的思维特点来说,只有进入到专注模式,才有可能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因此,对于这个专注力的培养问题,家庭的全体成员都需要高度重视。
 
1. 关注孩子的大脑发育状态。孩子上课总说话或分神,有一种原因你可能没有想到……这部分内容详见链接《孩子上课总说话或分神》。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帮助。
 
2.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在人脑内,有一种分泌的液体脑脊液,它有供给脑部营养、排除代谢产物的作用。研究表明,人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能高效清除大脑里的代谢废物,让大脑恢复活力。 而要洗掉积累了一天的代谢垃圾,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持续8个小时左右,正好符合人类最佳的睡眠时间。
 
一旦睡眠不足,脑内垃圾不能完全清除,就会积累到第二天,就会加重大脑的负担,降低它的运转能量,就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无法思考等症状,必然就会影响听课、影响阅读、影响学习的效果,造成儿童和青少年学业成绩下降。
 
孩子年龄小,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速度都很快,大脑的新陈代谢也非常旺盛,更需要拥有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及时清洗掉代谢垃圾,恢复满满的活力。所以,才有这样的规定——原则上保证小学生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3. 减少环境中的刺激干扰。脑科学专家告诉我们:“每一次微不足道的的注意力转移都会消耗大脑的能量,让你迅速感到疲劳,多次积累后就会让你事倍功半,还更容易出错,能力变弱。”
 
所以,要尽可能地减少环境中的低层次刺激,减少干扰,不要给孩子太多玩具。孩子在专心做一件事情(写字、绘画、做手工、看书)的时候务必不要干扰。
 
4. 给予及时的正向激励。在平时的生活中,耐心等待孩子的第一次专心做事的机会,当孩子全神贯注完成某件事情后,要亲切又认真地告诉孩子:“宝贝,妈妈发现你身上有一个特别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做事专注。”
 
多次这样的夸赞之后,父母就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给孩子贴上一个积极正面的标签,建立起这样的一个心理暗示:我是一个做事专注的人。孩子也就会有了今后的一个行为导向。安东·契诃夫说:“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5. 进行适度的专注力训练。这类练习在网络上有很多介绍,比如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情,比如说延时满足提升孩子的自控力,比如说剪纸、七巧板、舒尔特表格做视觉专注训练,比如说用球类运动做动觉专注训练等等,等等……
 
而我还想特别提示的一点就是——多阅读,多观察,多提问。从孩子有了意识时起,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留心它们的因果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的能力,发现那些一眼望上去没有什么特色的事物的能力,是支撑思维翅膀飞翔的空气。”儿童如果缺乏观察力,在认识东西上,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