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公式,大运算

 云梦山房 2021-08-23

     小学有个公式:路程除以时间,得速度。

     人生似乎一直在运算这个公式。失败来得太快,好运和成功来得太慢,甚或不来。顺境倏忽而过,逆境走得太慢。幸福的速度太快,纠结和痛苦的速度很慢。

     对许多人而言,用这个公式算算自己的人生、婚姻、生活、事业,细思恐极,一不小心,似乎自己就成了那个最倒霉的人。

     我们能确定自己真的能运算好、运用对这个公式吗?

     上天给予每个人的时间是固定的,最长不过百年,大多数七、八十岁甚至六十几岁就挂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孔子算是幸运的,很有水平,似乎一辈子怀才不遇,倒霉时居然混到粥都吃不上,但他一直在努力,从55岁到68岁,他拖着一众学生到处游說,历经艰辛,似乎并不顺利,现在已经挂了2000多年了。耳顺、从心之说可为算帐之得乎?

     被唐太祖尊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据传活了100岁,活那么久,一生穷极思考,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这么一个聪明绝顶的圣人,一生就做过周朝的守藏吏(国家图书馆的馆员),劝谕自己劝谕世人时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言为心声,知足常足之说是不是算帐之说?可不可以认为他对自己的处境也不是十分满意?太多对自己处境颇有微词的后人衍生出"知足常乐"的梗,用于在算计自己的人生得失时安抚自己的失落,算法对不对,只有天知道。

     天道自然,人道随缘。人一辈子在争,在奔,在厘,在算,最大的迷惑莫过于对一己之身的忽视而过于企图身外之物。要知道,生之有涯,性命攸关,算来算去,只有你的健康、忧乐是最重要的。命短的,如果会活,不算,又很健康通透,寿短是什么问题?命长的,活到七十岁以上,身体再好,生活质量必每况愈下。到八十岁以上,只是一个活物,饮食起居有赖别人孝心、善念的帮助,别提什么生活质量了。当疾病缠身,多种不可避免的外部负面刺激必将接踵而至,聪明的人可从容等死,纠结的人基本上就沒法好好活下去了。人生如此短暂、灰暗,岂止是如梦啊?!

     应对精于算计的人类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几千年来,老子孔子的劝谕可谓言之凿凿苦口婆心。各大宗教也勇担重任,试图规服世人。基督教教义的核心是原罪说。人是有罪的,上帝把人带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他赎罪。为赎罪而来,什么痛苦都正常、应该、必得,有什么好算的?好好面对,死了可以上天堂。佛教在这点上与基督教异曲同工:做善人,持善念,行善事,死了好上西天⋯⋯

     我冥顽不化,读书很杂,不信上帝,喜欢悟道,爱好佛学,却不信佛教道教,就信天地正气,说到底,信自己。我以为: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不是让我来信什么的,而是要我好好信自己,做个顺天应地的好人。人生的长短不是问题,人生的速度却可以把控。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不算,不算计别人也不算计自己。

     对人生不算计只是一种可贵的自觉,有自觉装傻的奥妙,但仅此远远不够。尤须思辩、践行者,对工作、生活不能心不在焉。加长感受一切的时间,好好体会、品味人生逆境顺境,点点滴滴,包括所有纠结、痛苦、忧伤,当然也包括幸福和欢畅,忧乐细品,甘苦自知。只要明白,五味人生都是此生必经之路应有之义圆满所需,仔细品苦尝辣也是一种人生享受和境界。我的方法是:不抱怨,不放弃,独自品咂这个过程,并用文字记下来。我问天地问人生:无论是多么严厉的报应和惩罚,我倒要体验下到底能严酷到什么程度?我可都记下了。我相信,只要我至诚不懈地努力,总会有一束光照亮所有晦黯的人生。当幸福临门,一切纠结可不就是幸福的铺垫和培衬?

     幸福不怕多,虽怎么体会都不为过,但也怕三心二意。仔细品味之,越仔细幸福越翻倍,而同时懂得分享,就更是倍上加倍。

     我有句自诩名言:淡看结果,享受过程。天地有昼夜,昼夜有阴晴,生活有顺逆,人生有生死。心无旁骛,仔细地感受、感悟一切人生际遇,等于无限加长生命之流的时间和长度,慢是慢点,但一定乐在其中。

     我不敢说我运用这道算术题一定对,但至少,我收获了丰厚的坦然、充实和幸福,很多人所谓的纠结和痛苦,在我这都不是个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