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越好,孩子越优秀!优秀的孩子都是被这样教育出来的!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1-08-23

教育的本质是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德】哲学家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妈妈教训孩子,让孩子顶着三伏天40多度的高温,在大太阳下跪着写作业,街坊邻居看不过去了去劝说,被这位妈妈直接驳回。

“这是在教育他!让他长记性!”妈妈生气地说。

邻居们见状也只能离开,毕竟这是别人的家事,还是一位亲生母亲的“教育”。 

这让我记起了之前一位高中教师分享的故事:

她有一位男学生,很优秀,学习能力强,人热情、善良,但很容易冲动,心中有不满的时候,就会用罢学相抗。

男学生的爸爸也是一个脾气硬、急躁的性子,儿子倔强一上来,爸爸就会动手打人。

一天,男学生又罢课了,他爸爸气急了,抓着孩子一顿暴打。

半夜,老师接到了男学生妈妈的求助电话,哭着说孩子爸爸已经打折了3根扫把了,父子俩锁着门,她进不去,急着让老师去劝架。

大冷天的,男学生被他爸爸惩罚,脱了衣服跪在阳台上,不许喝水,不许穿衣服,老师到了以后劝说也不行。

爸爸说:“这孩子脾气太倔了,这臭脾气不给他治过来,以后要吃大亏,出大事!”

这招确实管用了,男学生受不了了,于是低了头,认了错,写了保证书。

这件事后,男学生一心埋头苦学,高考考了好成绩,但志愿里每一所学校都离家千万里,寒暑假几乎都不再回家,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当地,与父母疏离得就像陌生人。

多年后,老师不禁感慨:“这样的家长,光看到了儿子的脾气,却看不到自己的脾气。”

其实,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不难见到这样类似的管教孩子的父母。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老师谈到了“心理控制”的教养方式,恰好解释了这类父母的心理动机。

心理控制有三种典型的方式:

1、爱的回收。例如,当孩子做了一件事情引得父母不满,父母会“威胁”说:你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

2、引发内疚。利用孩子的愧疚心理,操控孩子的行为。

3、绝对权威。要求孩子完全听从父母意愿行事,树立父母的绝对权威。

心理控制是父母们总是有意无意在践行的教育模式,操作简单、效果明显,但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却未必有益。

短期看,孩子可能听话、懂事,甚至早熟;长期发展后,可能会造成孩子压抑内在感受、青春逆反、人格障碍等严重问题。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教育本身是一件非常慢的事情,过程很慢,收效也慢,正如边玉芳教授所说的那样:

教育孩子没有捷径,一定要耐心和细心。

父母如果简单粗暴地将“制造痛苦”与“解决问题”混为一体的话,那么,父母可能从根本上就弄错了教育的初心。

粗暴地用“体罚”的教育方式来让孩子承认错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只能激发孩子的求生本能——因为害怕,所以认输。

其次,问题本身并没有得到解决,还可能引发新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甚至埋下祸患。

我们可以酌情适度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自然后果,但不要人为地去制造极端的痛苦,用“父母”的强大身份,去跟孩子“比狠”。

作为父母,我们真正要去做的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培养孩子面对问题、承认错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真正解决问题,需要获得孩子主观意识上的认同,需要孩子真正明白这三个问题:

1、是否承认这个行为是错误的?

2、错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

3、以后怎么办?你的解决措施是什么?

一开始,孩子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那么,心平气和的父母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最佳助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听听孩子真正的想法,看到他们的需求,保护孩子感受的同时,陪伴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这个过程,可能真的很慢、很难,也会有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凸显,不要着急,我们和孩子一起一一解决。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遇到的成长问题终将会得到解决,作为父母,我们既要赋予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处理问题的底气!

让教育慢一点,让爱和感动,再久一点,纯一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