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鸿门宴”:八位将军高兴赴宴,还没动筷子人头却已经落地

 金华303 2021-08-23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项羽设宴邀请刘邦,醉翁之意不在酒,刘邦知道其中有诈,最后安然逃离,这就是“鸿门宴”的典故。

人们的言行举止通常包含了深意和意味,宴席常常是人们谋划事情达成目的的特殊场合,聪明谨慎的人能判断出形势和情形的变化,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达到自己的目的,后来人们常常借“鸿门宴”一词来作比喻。

清朝“鸿门宴”:八位将军高兴赴宴,还没动筷子人头却已经落地

现在,我们来看看清朝著名的“鸿门宴”,八名将领兴高采烈赴宴,结果却人头落地,这是怎么样的故事呢?

清军的目标锁定苏州

晚清的时候,朝廷内部腐朽衰颓,各地风起云涌,1851年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

随着太平军势力越来越强盛,定都南京之后,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昏庸腐败,同时内部开始分裂,这种情况之下,李鸿章和曾国藩率领清军,发起攻势。

在1863年11月,清军将重心放在了苏州这块“硬骨头”上。

李秀成是太平军在后期的主要将领,天京变乱后,他建立了苏福省、天浙省。同时,李秀成奋起抗击外国侵略者,击毙了外国军队指挥者。

清朝“鸿门宴”:八位将军高兴赴宴,还没动筷子人头却已经落地

由于立下不小的功劳,李秀成被洪秀全封为“忠王”。本来李秀成是镇守在苏州的,在1863年,太平天国被清军夺取了不少要塞之地,洪秀全赶紧将李秀成从苏州召回了天京商量事宜。

太平军难守苏州城

在李秀成镇守苏州的时候,他就对自己阵营的力量不太看好,深知与清军力量悬殊,主张撤离苏州保存自身实力。

在李秀成离开苏州之后,守卫苏州的事儿就交给了手下谭绍光,与谭绍光一同留守苏州的,还有手下其他八名大将。

谭绍光是坚决认同坚守苏州的,还组过饭局拉拢这八个人,希望共御外敌,而这八个将领士气低迷,见风使舵,心里打起了投降的算盘。

清朝“鸿门宴”:八位将军高兴赴宴,还没动筷子人头却已经落地

李鸿章当时主动向慈禧太后请缨去收复苏杭,心里是经过一番盘算的。他召集了几百号兵员组成淮军,并获得了外国洋枪队的支持,制定了完整的作战计划,而此时的太平军已经在一败再败中变得士气低沉。战局形势明显,李鸿章开始着手劝降的事了。

当时的太平军虽然一败再败、士气低迷,但是只要坚守住苏州,就可以给赶来支援的兵员提供缓冲的时间,而且当地城池坚固,还是比较难以强取的。

李鸿章设下“鸿门宴”

李鸿章收到消息称太平天国的这八个将领有投降的苗头,心里十分高兴,立刻派人向他们开出丰厚的条件,只要愿意投降,不仅可以保住性命,还能在朝中加官进爵。这几个人听闻了李鸿章的话,做出了归顺朝廷的决定。

于是,在1863年12月4日,太平天国的这八个将领带兵前往谭绍光的府上,将他当场砍死,并杀害了大量谭绍光的兵员。

这八个人在杀死谭绍光之后,控制了苏州城,随即他们打开了苏州城门,还将谭绍光的首级献给了清军。

清朝“鸿门宴”:八位将军高兴赴宴,还没动筷子人头却已经落地

12月5日,李鸿章为投降的八个将军大设宴席。

这八个人赴宴之后,李鸿章表示,清朝廷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红顶花翎官服,这八人不禁十分高兴,觉得自己投降是十分明智的决定。

酒宴上,众人端起酒杯庆贺,大力称赞吹捧清廷英明。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是李鸿章设下的“鸿门宴”,正当这八人准备举起筷子放开吃喝之际,旁边的士兵举起刀刃,当场就将这八个人杀了个措手不及。

随后,清军涌入城内,将守在城内的太平军一举歼灭,据统计,被屠杀的太平军达到了两万人之多。

清朝“鸿门宴”:八位将军高兴赴宴,还没动筷子人头却已经落地

李鸿章设宴杀敌之后,洋枪队对此事颇有异议,认为李鸿章不该不守承诺,而在上报清廷之后,清朝廷并不认为李鸿章做错了事,于是此事就这样平息了,苏州城被清军拿下。

小结

有人会问了,李鸿章为何不等此八人归顺朝廷便赶尽杀绝呢?一种说法是李鸿章认为这八个人都是阴险狡诈之人,留着怕是会留下祸患,故而杀之。

另一种说法是,这八个人率领兵员投降后,清军发现苏州城内的太平军众多,而且没有遵守事先约好的剃掉头发以示归顺,于是李鸿章担心对方有诈,于是当即决定先下手为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